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文化力”的渊源是教育

--------------------------------------------------------------------------------
点击次数:2718  发布时间:2012-2-29 13:03:41

 

    激情燃烧的岁月总会留下一些难忘的记忆。在我国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高占祥的青年时代,燃烧着勇往直前的求学激情。1960年,高占祥与妻子举行结婚仪式。当晚,他的十几个伙伴来闹洞房,进屋一看,却只有新娘一人,便问:“新郎藏在哪里?”新娘答道:“新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文化力与个人命运有什么关系?日前在京发表的新书《联结地球的文化力高占祥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中,作者高占祥和池田大作把青少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娓娓道来,印证了文化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一真知。

  高占祥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研究“文化力”问题,并于2007年出版《文化力》一书。池田大作是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世界知名思想家、作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倡导人之一。他对“文化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予以高度评价,并围绕这一主题与高占祥展开了数次内容广泛的“对话”。

  高占祥说:“文化并不等于文化力,只有把文化转化为文化力时,才能成为推动个人、推动历史的推动力。当前,中国缺乏的主要不是文化,而是文化力。”“文化力”是给予科学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等无限力量的原动力,可以说是“人类的第二个太阳”,但是,现今中国的一些领导干部,把精力都用在了经济建设上,忽视了“文化力”和“精神力”。

  英语的“culture(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cultura(耕作)”。“从这意义上来看,"文化"就是耕耘自己、锻炼自己,"文化力"的渊源可以说就是教育。”池田大作说。

  教育是文化的动力,文化也是教育的动力。文化力需要教育的滋养,也能推动教育的进步。“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文化力的竞争。”高占祥说。在文化力竞争时代,必须摈弃急功近利的态度,使文化力与物质力并驾齐驱、平衡发展。而对教育来说,应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化为文化力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