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评论:艺术类考试替考已是潜规则

--------------------------------------------------------------------------------
点击次数:2373  发布时间:2012-2-23 12:24:05

 

    近日,《新快报》曝光了广东高考(微博)艺术单考爆出“替考门”。艺考替考,在我看来,已不是新闻。考本A1.5万,六大美院班的协议生,每学期3.8万元,央美、清华班高达5万元。这原本就是不成文的规定,对于那些半路出家的考生来说,这是通往大学的捷径,虽然路上会有许多“坎坷”。

  包场、场内交换试卷、场外画完递进场,这是司空见惯的手段了。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早已经听过这些法子,另外还有一种替考,即是艺术考试自己考,文化课找人代考,这样的考生,也不在少数。我所在的那所中学,就曾经有同学碰过这些高压线。据说,还有人花了2.5万买了武汉一所大学的“通行证”,艺考、文化课全是“外包”。我有同学也做过“枪手”,一场普通的学校收费在两千多,好一点的学校要分过线与高分,过线比较便宜,拿高分就要花更多的钱,一次艺考,他能赚上万元。

  艺考替考,归根结底是因为艺考生空前的多。拿艺考大省山东省来讲,根据山东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山东省艺考报名总人数为16.9万人;2008年艺考报名总数为16.1万人;2009年艺考报名总人数为9.6万;2010年艺考报名总人数为9.07万人;2011年报名总数为87574人;2012年报名总数为89594人。虽然每年考生都有所下降,院校不断扩招,但还是禁不住僧多粥少。

  2007 年,我参加艺考的时候,在潍坊考点,走在路上,随便遇到一个人,都是背着行囊,提着画包的考生。一个学校只招10个人,报考的至少在3000人,像八大美院之类的院校,比例更是惊人。有实力的人自然不害怕自己拿不到合格证,但是近17万大军中,有三分之二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有人只学了一两个月美术就上阵。他们要想考上大学,除了碰运气之外,另一条路就是找“枪手”,不然,只能充当17万中的基数。

  有人说,艺考是通往大学的捷径,我却不以为然。选择艺考,就势必接受两次“高考”的痛击:一是艺考,一是高考。艺考没有拿到专业合格证,只能走文化课,但是选择艺考路的人,文化课普遍低,在经过准备艺考的行程,一旦艺考落榜,直接意味着你和高考无缘,只能走别的路读大学。而即便是接到专业合格证,有些学校的录取原则也不一样,有按综合分录取的,有按文化课高低录取的,还有按专业课成绩录取的,不知道这些信息,即使考的再好也无济于事,相比那些文化课考生,只需要在高考时考个高分,就可以稳稳当当地迈入大学,这条路,着实不是一条明智的道路。

  艺考替考这条痼疾,可以说打艺考诞生时就已经产生了,只是随着考生逐年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艺考并不像高考那样,可以控制替考,有些院校招生负责人只来几个人,监考官都是考点学校的老师、学生,买通他们,自然不成问题。如何杜绝“替考门”,除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外,还需要在监管上下功夫。山东在前几年实行了统考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筛除了那些没有学几个月就艺考的人,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替考问题。

  作为艺考过来人,我同样憎恨那些为上大学不择手段的人,憎恶那些替考者。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倘若你是“臭鸡蛋”,即便考上了,心也难得安宁吧。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在线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