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农民进城追寻优质教育资源

--------------------------------------------------------------------------------
点击次数:3053  发布时间:2012-2-14 20:06:06

 

    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在家带孩子,是人们印象中的农村。然而,记者2月10日在连城县曲溪乡冯地村采访时发现,这里情况完全掉了个儿,原因很简单,为了孩子教育。

  冯地村地处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是我省第二大河九龙江的源头村。全村87户,其中60户的孩子在读中小学。60户中,经济条件稍好的32个家庭,母亲到40公里外的县城投亲靠友或租房陪读。

  这里竹资源丰富,村民人均竹林面积25亩,种竹收入平均每年1万多元,比较可观。因此,一同进城的父亲们在天晴时坐车1个多小时,回家打理毛竹。

  这一反常现象,源于村里新生人口逐年减少,以及山村小学撤并。据村主任刘洋波介绍,上世纪80年代,每年出生10胎,现在,只有两三胎。冯地村曾有一所小学,在校生最多时70多人,因生源不足,四年级以上的转至乡中心小学,2004年,学校仅剩11名学生,终被撤并。

  撤并时,刘洋波的小儿子在村里念三年级,女儿在乡里念四年级。为了更好的教育,他将其送到城关,妻子吴小红住进城里陪读,他们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家庭。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入城上学。

  “虽然多花点钱,但进城读书和在乡里就是不一样。孩子不仅更有素质,成绩也提升了。”刘洋波说。

  然而,对于这些农民来说,这样做要比城里家庭付出更多的钱,经济负担加重。

  村民许和娣的儿子2007年上幼儿园,村里没有,她选择进城。她说:“现在很多乡下主妇进城陪读,城里房租水涨船高”,如今已是每月700元,加上其他费用,每月要花1000多元。丈夫欧志成在家务农,有两亩田,25亩竹林。他说,一年忙到头,收入1.5万多元,全部投给孩子教育。两地分居,农闲时,他进城住两三天,“村里像我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

  许和娣深感到教育的经济负担,为了补贴家用,她打些零工,一天10来元。她说,活不好找,因为进城的主妇太多了。

  像冯地村这样的反常现象,在当地并非个别。当前由于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越来越意识到教育重要性的农民,为了孩子,把刚攒起来的钱投进了城市,口袋重又空瘪。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

  刘洋波和村民们希望这一现象能够引起上级重视,“近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冯地村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也理解改变教育资源的分配,并非一朝一夕,但还是希望政府能重视,一步步地解决问题。”

 


—— 信息源自:东南网-福建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