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坚持全面把握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点击次数:2644  发布时间:2012-2-13 20:08:20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党的教育方针的科学内涵,立足实际,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特征,以崭新的视觉将其贯彻落实到教育发展的全过程,自觉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一、始终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教育法》、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是我国教育培养目标的两个方面,二者紧密联系,又相互统一,是红与专辩证关系在教育目的上的集中反映。一方面适应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新需求,着眼于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建设者”;另一方面又从“接班人”的高度提出政治思想、原则立场等方面的要求,突出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要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修养素质在内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贫困落后是最大省情的青海来说,具有战略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有110多万名学生、占全省总人口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培养成为在未来十年、几十年内走向社会、能够承担起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赋予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历史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师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师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实践者、传播者、拥护者。培养的青年学生,必须是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的人,必须是理想远大、信仰坚定、艰苦奋斗的人,必须是身心俱健、胆识俱全的人,必须是遵纪守法、品行高尚的人,必须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人。

  二、始终坚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人民这一根本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同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不可分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我们的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是教育工作的灵魂。适应青海“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文化名省的新的更高要求,基础教育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提高办学质量。职业教育要围绕全省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及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布局,扩大办学规模,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高等教育要按照“招生跟着就业走、办学跟着市场走”,“办学围绕社会需求转、教师围绕学生成才转”的办学新路子,更好地适应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对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要加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使教育成为人民幸福的金光大道。同时,教育为人民服务,也要求为学生服务。教育工作者要爱字当头,敬业奉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服务广度与深度,营造学生“宽松、愉快、平等、民主”的成长环境,努力开拓教育服务人民的内涵并将其引向深入。

  三、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这一工作方针。人以德立,国以德兴。德育工作既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亿万家庭和谐,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生幸福。坚持德育为先,是教育必须遵循的工作方针。我们的教育要把德育为先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不移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广大学生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信念。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培养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铸造不甘落后、愈挫愈奋的雄健的国民品格。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在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导向、动力、引领和保证作用,实现课程育人。进一步把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一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关心和服务学生身心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利用校训、校歌、校庆、校史等各种载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教育光靠学校不行,要充分发挥社会、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广泛有效地建设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民主管理、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合力。

  四、始终坚持能力为重这一指导思想。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等于能力。学会学习比学习更重要,学会生活比生活更重要。能力体现的是知行合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只有具备了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培养能力从根本上说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基础性、体系性知识;二是通过同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应用书本知识的能力。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摆在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现代学校的基本功能就是系统传授知识,我们必须将这个功能发挥好,加强学科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类最伟大的思想都在书籍里,阅读能使学生与哲人先贤对话,能够开阔视野,开阔心境,完善人格、丰富精神。一个人的精神成长离不开教科书,比教科书更重要的是自主而丰富的阅读。各级各类学校要十分重视阅读教育,让学生在学校养成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

  五、始终坚持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共同构成教育的统一整体,四个方面各有侧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但不能相互代替。德育是方向,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美育是升华。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智育,着力解决好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知识、人文修养及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以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大体育”的观念,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体育课时,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进一步增强体质,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付健康的体魄和一种不屈的奋斗精神,以利于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勤奋地工作和勇敢地生活。进一步加强学生以美学知识教育和审美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美育,加强音乐、美术等专设美育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清善与恶、美与丑,使他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素养及初步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陶冶情感,促进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 信息源自:新华社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