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而教育乃民生之基。人大代表、苏州苏净集团党委书记胡增此次带来了《关于逐步在我省推行12年制义务教育的议案》,他认为,12年义务教育势在必行,并且应该向高中延伸。
胡增说,如果将高中和中职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不仅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以及教育不公带来的收入差距等社会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劳动者增加知识资产,提高就业能力,使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孩子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江苏经济和综合实力在全国都较强,已经具备实行高中教育免费的经济实力。同时,江苏也是9年义务教育的强省和高等教育的大省,12年制义务教育应尽早跨出一步,使我省在全国继续保持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地位。”
但他也表示,教育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他建议,对目前高中阶段的学生数量、师资力量、硬件设备、所需教育经费等进行调查摸底,充分调研地区差异,可选择省会和苏南地区,率先试行探索12年制义务教育以及经费保障、监督体系等有效模式。同时,财政和教育政策要向农村、贫困学生倾斜,加大对教育不发达地区的投入和帮助,健全高中、中职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消除教育不公。“要把落实义务教育政策的成绩,作为考核当地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之一。”
人大代表、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潘晓芙最关注教育创新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创新’,我数了一下,有四五十个,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对教育创新做出思考。教育如果不应时改革,就难以肩负起服务社会发展、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有一份资料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一共出了3300多名状元,但跟踪发现,在目前各行业的领军人物中,还没有一个出自他们中间。这引人思索,就像‘钱学森之问’所说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觉得,关键是在当前的人才培养中,没有给他们创新的思维。”
人大代表、南师大附小校长阎勤也认为,当前应以“创新”思考江苏教育的发展,而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来充实孩子的教育,就是一种“创新”的手段。“教育不应只是在学校开展的‘围墙式的教育’,而应该从社会上广泛汲取营养。比如现在一些场馆已免费向市民开放,能不能在此基础上,面向孩子开放,作为学校的一个教育基地?孩子的教育也与家庭密切相关,所以社会能不能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和讲座,让家长也能按照教育规律来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