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闻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的工作要点,提出要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指导高中新课程省份探索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高考改革应该怎样改?加分政策怎样清理和规范?
带着这两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和一高中校长。
对于清理整顿高考加分问题,大部分家长和考生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有家长认为,政策不易做大幅度的改变,“政策就是要稳定,改来改去受影响的还是孩子,尤其是高考这么重要的事情,这一改要牵扯多少家庭啊!”孩子在高二读书的宋女士说。
从教近20年的长春市某高中校长谈到高考加分政策的清理和整顿时表示,这是民心所向,近年来,在高考加分政策上的确出现了一些比较敏感的、负面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问题,有碍于教育公平。
对此,记者昨日采访了省人大代表、北华大学校长刘和忠,省人大代表、吉林市毓文中学校长何曼丽,他们均表示,要认识到高考加分政策在以往高校选拔人才中的积极作用,在清理、整顿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加大对个性人才、拔尖人才的选拔力度。相关部门表示,我省将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
●问题出在哪
弄虚作假破坏了教育公平
记者:近日,教育部明确提出今年将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刘和忠:高考加分政策需要反思两个问题,一是对于这部分学生加分了,对其他大多数学生不体现,这里就有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再一个问题就是,政策有可能是好的,但是在执行政策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干扰性的、弄虚作假的因素。
何曼丽:现在说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这可能是源于在运行过程当中,可能是有些地方或是有些人、有些事情利用了这个政策,是不是去专门地研究政策、对应政策,然后钻空子;也有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不那么严格,出现了乱用加分机制的现象,从而违反了初衷,让一些不具备特长的学生通过这条途径走进了高校,影响了高校选拔人才,影响了社会的风气,影响了政策的公信力,这些方面都亟待规范和清理。
●改革往哪走
应利于特殊及拔尖人才培养
记者:在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或者说朝哪个方向改变?
刘和忠:现在加分的主体是奥赛、数学和物理,那别的方面的专业人才呢?比方说,如果一个学生对于古诗词、对文学创作非常有天赋呢?所以我觉得在加分政策方面也值得总结。加分政策虽有调整,但是鼓励冒尖人才这点不能动摇。
何曼丽:我觉得衡量一个制度的好与坏,是要通过时间和实践来检验的,清理并没有说彻底地推翻,到底是制度的不好,还是有些人执行的不好,这个要区分开来。教育部说是要清理和规范,可能要做一些精简,我觉得也应该再加进去一些更加科学的评估、发现、选拔。
其实高校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也在做一些新的探究,在人才的选拔上也会有一些新的机制出台,积极有效的研讨,敢于尝试,然后社会各个层面都发出自己的声音,然后大家共同把发现、培养人才的机制建立起来,这个是最重要的。
●中学评价机制
应更科学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记者:现在社会各界对于中学阶段的评价机制有很多的说法,我们的评价机制存在哪些问题,应当朝着哪个方向去改变?
何曼丽:义务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高中的教育和大学是衔接的,目的是选拔,两个尺度就不同。
如果拿着高中的方法和思路,教学上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去要求初中,那就没有办法去体现义务教育普及的特点了。初、高中教育一直以来面对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衔接不好,中间的坡度比较陡。但这不单纯是一个教育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刘和忠:想要解决教育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在于中等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公平、公正的评价,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如果解决好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个性发展问题就都解决了。教育部门一定要在教育评价机制上下功夫,使其更加的科学,比如说到底应不应该用一张考卷来衡量。
●高校自主招生
拿捏很严格 今年比例有所缩减
记者:高校自主招生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今年的“抢人”大战一触即发,您怎么看?
刘和忠:怎样发挥大学、招生院校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不是很好把握。按道理,考生应该有多项选择,得到的入学通知书也应该不止一封,是两个以上,然后再选择,中国高考这条路走的非常艰难。
何曼丽:“抢生源”那是很正常的,如果高校都能“抢正了”“抢准了”在“我的高校中骨干专业”发展的人才,那也未尝不可。
国家在这项工作中做得很谨慎,教育部对这个比例的拿捏也是很严格的,今年的比例还有所缩减,分析原因是考虑到社会的诚信度、公信度问题,对这个问题是做谨慎性的、探索性的尝试,对不正之风也在做严格的把握,极力去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