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面临“三大顽疾”,缺乏“软实力”成致命伤?
目前我国高校之间已经进入了群雄纷争的年代,高校普遍重视自己院校的生源、师资和科研成果,但很少有高校愿意在办学的“软实力”上下工夫。高校不“高效”,缺乏软实力,可从“三大顽疾”中窥其一二:
1、院系分类多,部门科室杂。部门之间太多“天堑”,无法实现即时沟通,使得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相当吃力。面对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显得费时费力,捉襟见肘。
2、师生数量庞大,相互熟悉程度很低。经常是学生不认识老师,老师不认识学生,甚至连老师之间互相也不认识。
3、高校教师非授课时间不固定于办公室,神龙见首不见尾,学生找教师难,教师找教师也辛苦。想找老师?提前预约!
可见“软实力”不足已经给高校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何着手进行改善,将是众多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三大症结的“病灶”是沟通
作为一所全国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信院”)一直非常注重学校软实力的建设。南信院过去是一所普普通通的“职业学院”,如今成为了各大企业争相签约实习生基地的“专业学院”,从“职业”到“专业”一字之差的背后,正是外界对于学校全面建设和软实力的认可。
南信院领导层认为,三个症结的根本“病灶”其实就是沟通问题,所以南信院在学院软实力的建设中,坚持以沟通为先,从三方面进行改善。
院系之间增加沟通,为跨学科研究带来很大的便利;
老师之间增加沟通,为教学带来很大的助力;
教师与学生增加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业帮助。
三、南信院:用imo创建“无疆界”沟通平台,巧解三顽疾
为了拓宽沟通面,让更多的教师和同学参与进来,南信院引进了一款企业即时通讯平台imo,创建了专属南信院自己的“无疆界”校园沟通平台。
南信院通过imo虚拟“互联网办公室”,把学校的所有部门、院系、学生都搭建在一个平台上。通过imo一目了然的组织结构树,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想要沟通的人,就算老师或者学生不在线,也可以留言,或者直接给他们发生短信消息。“很多时候,老师在开会或者在忙其他事情,在imo上先问下他是否有空,再去找他,效率更高,也避免了老师在忙碌时被打扰的麻烦。”

(imo界面图示:组织结构树一目了然)
南信院通过imo还提高了校内跨学科的协同。比如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学院、微电子学院三大学院有跨学科研究时,之前有讨论都是找会议室开会,临时有想法也只是记下来。现在通过imo,就可以随时建一个群或者多人会话,随时随地都可团队讨论。
“现在,很多老师开始通过imo电子白板来共享、修改一个文档,无论在哪都能进行科研了,imo真正为老师做到了足不出户做教研。”对于imo带来的改观,学校负责人颇感欣慰。
四、长春市教育局、上海储能中学、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都选用imo,你们呢?
imo在教育行业早就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选择imo作为校园沟通平台,长春市教育局、上海储能中学、江苏省张集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江苏射阳县高级中学等诸多教育机构都使用imo作为校园即时通讯平台。
五、工作沟通上imo,全免费、注册即用
imo(www.imoffice.com)最早提出并实现“全免费、注册即用、持续免费升级”的运营模式,为超过10万家企业、上百万员工提供企业级即时通讯和互联网协同办公服务。imo于2006年在国家工信部、上海市经信委的指导下成立,是中国最早、最大的企业即时通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