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双非”童挤爆香港学校 港教育体系面临沉重压力

--------------------------------------------------------------------------------
点击次数:2783  发布时间:2012-2-1 8:34:29

 

    内地孕妇到香港生的孩子称为“双非”(父母均不是香港人)婴儿。如今,早几年出生的“双非”婴儿已成“双非”港童。现在,他们大批回流香港,接受小学教育,香港教育体系面临沉重的压力。

    “自己的权利”

    近日,香港的小学开始进行小一统一派位选校。当地媒体报道,大清早,上水的80校网派位中心就有大量家长排队,其中大约八成为内地人士。

    吴女士一家是深圳人,她的女儿是5年前出生的“双非”港童,现正在粉岭的幼儿园上学。吴女士说,开始派位前一天早上,就来到上水派位中心排队,香港教育、福利等制度比内地好,她希望女儿长久留港,“最好一直读到香港大学啦!”

    今天,数以万计的“双非”儿童有意回流香港上学。吴女士的愿望在这些“双非”儿童家长当中颇有代表性。香港媒体报道,回流的“双非”儿童给香港教育体系带来沉重压力,其中连接深圳和香港边境的北区更为严重,大批学童每天跨境就学,导致幼儿园和小学几近“迫爆”,新学年共缺少大约3000个名额。

    香港本地家长刘女士对学校被“双非”儿童“迫爆”大感无奈。她向媒体抱怨,自己的家庭是纳税人,却没能优先享受到当地政府的资源,有关方面应检讨学校派位等资源的分派。

    针对分薄资源一说,“双非”儿童家长黄太反驳:“我小朋友拿香港身份证,理应获得属于自己的权利。”

    难道要争十几年?

    香港身份带来的权利拥有法律保障,也正是为此,香港方面对“双非”儿童压力,只能尽量协调处理。

    上水惠州公立学校校长陈绍鸿对媒体表示,区内学校已积极“出招”,应对学额不足的问题。该校今年将加开1个班,把小一招生名额增加30多个。教育部门今年也首次向“双非”学童家长发信,呼吁他们放弃邻近深圳的小学,转而选择其他学区,以减轻某些学校的压力。

    如此管控在香港社会引发争议。不少人批评,这些做法治标不治本,反映政府没有长远的人口政策规划,根本做法应是从居留权入手,通过释法,停发出生证给“双非”婴儿,以长远减低香港社会资源受到的冲击。也有人呼吁,当务之急是打击介绍内地孕妇来港产子的中介公司,否则港人从怀胎起就要面对“双非”婴激烈竞争,从产检到床位,到奶粉,到未来升学都要争,“预咗要争十几年”,引发社会问题无数。

 

 


—— 信息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