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城区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在内涵发展上仍然相对落后,我们希望有更多老师和我们并肩作战。农村教育需要我们,农村教育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届农村优秀教师标兵表彰会上,获奖老师都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呼唤。本次活动由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和文汇报社共同主办,共评出10名农村优秀教师标兵和30名农村优秀教师。
要无私奉献,更要理念更新
浦东新区光明学校的陆燕华老师从教近20年,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变化深有感触。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工作的第二年和同事到市区学校参加教研活动,两个人从老南汇到长宁倒了几部车,足足赶了半天路,走进愚园路第一小学,那感觉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市区学校教学设备先进,教师理念超前。当时我们农村学校与它们相比,在办学水平上至少落后20年。”陆燕华说。
近几年,上海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农村学校大多进行了校舍改建,教育信息设备甚至赶超市区学校,硬件上的差距已经不大。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校际教研活动的开展,也使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陆燕华认为,现在他们与城区学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理念和学生的眼界上。
陆燕华执教英语学科,这是农村学生最薄弱的科目。“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考入市区的高中,与同学最大的差距就是英语,因为市区学生见识广,交流多,农村孩子在这方面的机会却很少。”陆燕华说,“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上海市实验学校一位老师到我们学校借班上课,备课时已经特别降低了教学难度,但我们学生仍然接受不了。”
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陆燕华和她的同事们付出了大量心血。农村的家长大多学历不高,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功课,学生的朗读背诵等作业陆燕华都让他们在学校完成,看到学生成绩一步步提升,她就把所有辛苦都忘记了。但她时常也会有势单力薄的感觉,她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有更多优秀教师一起加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来帮助农村孩子成人成才。
要感情留人,更要事业留人
“实行绩效工资后,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与城区教师已几乎没有差别,但留住老师仍然是农村学校的头等大事。”宝山区罗泾中心校副校长徐春说,农村学校大多地处偏僻,骨干教师一度曾大量流失,这几年学校和镇政府为教师做了很多实事,希望能够留住教师。很多老师房子买在城区,镇政府就出资安排大巴每天接送,每月还给学校教师发放补贴。
对于如何减少优秀师资流失,浦东新区教发院附中倪龙老师认为,除了感情留人,更要关注广大农村教师的成就感,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青浦区金泽小学校长陈伯兴的经验是积极为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在新教师带教教师的安排上,他们学校突破传统的校内教师带教方法,利用城乡结合片的资源,聘请兄弟学校的名优教师做师傅。同时开展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如课堂比武、同伴互助、校际交流、名师示范等,使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师日常教育行为不断发生碰撞,促进青年教师理念与行为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学综合能力。“教师在事业上有了上升空间,也就愿意留在农村学校安心教学了。”陈伯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