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防止教育投入“假落地”

--------------------------------------------------------------------------------
点击次数:2135  发布时间:2012-1-13 10:42:15

 

    教育问题一直是两会的热门话题,今年也不例外。在热议当前普通高中面临的几个难题时,省政协委员江邦跃认为,导致当前高中学校缺编不补人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不愿承担更多的教育负担,而主管部门对此缺乏必要的督导监督机制。

  这确实是教育所面临的一大症结。对教育投入水平低,有关部门长期以来的解释是财力不足。但从每年的财政支出来看,教育投入不足并非财力不足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监督相关部门按规定保障教育投入的拨款机制和问责制度。

  “说到不一定做到”,这在社会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国教育投入到位难,与保障机制、问责机制不健全密切相关。虽然《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政府的投入责任,但对投入不到位、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行为,却少有问责或问责乏力。正因如此,一些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财力情况“选择性”地承担教育责任,责任的“可选择性”架空了责任的落实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去年从中央到地方,教育改革规划都陆续出台,但要将教改蓝图变成现实,需要各级政府扎扎实实的行动,还必须设立相配套的监督、考核、问责等一系列“硬杠杠”制度并付诸实施。按照元旦前通过的《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省将确保到2012年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全省各级各类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8%,以后年度随财力增长进一步提高。但要让这一规划成为现实,必须以有力的监督、考核、问责机制确保决策真正变成百姓福祉。

  当然,不仅教育应如此,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决策的落实,都应有“硬杠杠”,以防“假落地”。

 


—— 信息源自: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