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父母素质低 孩子难教育

--------------------------------------------------------------------------------
点击次数:2933  发布时间:2011-12-26 10:46:51

 

    最近,有不少家长来电话向记者倾诉,称上中学的孩子不仅不愿意和自己多交流,而且还时常将“你们不懂、有代沟、和你说也白说”等明显带有不耐烦、瞧不起倾向的词汇挂在嘴边,令这些家长十分迷惘和懊恼。这些不惑之年的父母们想不明白:自己在孩子那儿的威信哪儿去了?而孩子们反映,希望家长成为懂得新鲜事物,跟得上潮流,理解孩子心理的“现代父母”。 一项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孩子认为父母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落伍说谎言语粗俗 孩子反感排前三

  很多家长表示希望和孩子成为朋友,可是他们的“希望”仅限于嘴上说说,并不付诸实践。想成为朋友的先决条件是拥有共同语言,可是不少上中学的孩子表示,现在和父母说话“根本对不上茬儿”:你跟他们讲“网络语言”,他们说你“胡言乱语”;你跟他说新潮观点热点,他在那儿大眼儿瞪小眼儿,根本不知道你说的事儿。一边是身心急速发育的子女:豪情万里、思维活跃;一边是略显落伍的父母:问暖嘘寒,只重成绩。孩子们说,“跟父母根本没有共同语言,他们总用‘老黄历’说事儿。”

  眼瞅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有些父母怕失掉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说谎”成了标榜自己“成功”的手段。曾有一位家长的口头语是“我上学那会儿总考前三名”,后来谎言随着古旧的成绩单的出现被识破。结果现在一批评儿子,孩子就反驳,“你当年还不如我呢,又说谎,有嘛资格说我。”这种家长不但落伍还极尽掩饰的做法,在孩子眼里,就是低素质。现在这孩子是教育不得,只要父亲一张嘴,就被孩子噎得一愣一愣的。

  最让孩子反感的是大人语言粗俗,一边要求孩子言语文明,可家长自己嘴里却带着很多“不干不净、冷嘲热讽的口头语”。初三的明明一脸无奈,“本来能够好好说的事情,从他们嘴里出来就变了味,非得加上那些讥讽、嘲笑的形容词。说严重点他们就是‘不骂人不说话’。”“落伍”、“说谎”、“语言粗俗”位列“父母需提高的自身素质”前三名。

  不求上进素质低 家长子女沟通难

  家长在孩子眼里竟然是素质低、跟不上趟了,什么原因造成的?用孩子的话说就是父母不求上进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青少年可以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网络、媒体接受新鲜事物,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们的视野慢慢开阔,仿佛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吸收新鲜事物带给自己的乐趣。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却又免不了孩子气的稚嫩,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综合体。孩子在进步,但我们很多父母依然固守“家长式”传统模式。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特别是忽略了与孩子的共同成长,这是一些家长的通病。

  有的家长忙于应付工作,有的家长奋力打工养家糊口,有的家长被伺候老人、照顾全家的重担羁绊着,根本意识不到充充电、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俗话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结果孩子的高速发展与父母的淘汰落伍形成了鲜明对比,二者差距越来越大。家长发现“自己说的话孩子都不听”,孩子觉得“家长说的话都不对”, 久而久之家长各方面的素养真的离孩子越来越远,沟通教育越来越难。

  还有一些出生于六十年代的父母由于年龄原因、精力有限,自知“自身素质有限跟不上孩子发展”。“别的我们也不懂,只要他成绩好就行。”下岗工人张大姐倒挺实在,“论电脑使用我们不如他,论知识水平儿子已经比我高了。他那些卷子我除了能看懂成绩高低,别的嘛也看不懂。平时我们也就是逼着他‘好好学习’,别的没嘛可说的。”张大姐的儿子说,“他们对自己要求极为放松:每天不是守着电视看个没完,就是就围着牌桌‘码长城’,感觉就是他们不求上进。”儿子用“不求上进”四个字给家长定了性,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和轻视。

  青春期代沟后遗症 冷处理实属很无奈

  家长自身素养跟不上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不认可父母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沟不会自动消失,只会越来越宽。王先生已经成家立业,谈到当年的“代沟”,他一脸无奈。他说,“一开始,我还试图辩解、沟通,可后来发现这是徒劳的。感觉家长根本听不进去自己的话,他们自以为是。我要是说多了,他们不是用‘别说那些没用的,赶紧好好念书’堵上我的嘴,就是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甭教我’。后来,我学聪明了,他们说什么,我就当没听见。结果两代人之间交流越来越少,家长不知道我想什么,我也不想让家长知道自己想什么。就这么熬到考上大学,终于逃离了这两位不懂我、不愿懂我的父母。”

  后来异地求学的四年,王先生很少给家里打电话,他说:“他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遇到困惑他们也帮不上忙。”再后来就是一人在外求职、娶妻。王先生说,“坦白讲,我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也确实提不出意见。他们‘坐吃山空’,我不断进取,两代人渐行渐远。”

  本以为结婚生子后和父母的共同语言能多起来,可恰恰相反,王先生越来越抵触给老两口打电话,“知道父母生养我不容易,可是打电话除了表面那几句‘拜年话’,绝对不能聊其他话题。就为了孩子是用纸尿裤还是尿布都得争吵,更甭提教育观点了。这不最近又为了将来是否送孩子上幼儿园和我们闹别扭。电视剧《裸婚时代》里刘易阳父母,活脱脱就是他们的翻版。”王先生无比纠结,“精神上实在没法交流,我也承认自己对父母精神赡养做得不够,甚至因为惧怕争吵而选择逃避,我们把这称之为冷处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逢年过节往家多寄钱。可钱实在弥补不了感情上的隔阂。”

  家长充电补能量 应与孩子共成长

  现在的孩子求知欲强,知识面宽,算是在“逼着”家长充电。为了获得孩子的信任,提高自己的威望,家长应注意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做孩子喜爱的“现代”家长。其实这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与技能,只要家长拥有更大更开阔的精神空间,以上进的姿态与孩子共同成长。

  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多看报纸、新闻,了解大事小情。试想一位在孩子眼中“什么都不懂”的家长又怎么可能让孩子敬佩呢?所以,想让孩子敬佩,就要做到不被社会淘汰,对社会现象有观察、有见解,那么孩子就会和你进行讨论,家长的思想也可以“润物细无声”似的影响孩子。当孩子成长中遇到困惑时,自然会求助于家长。

  其次,严格自律。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是当家长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孩子又怎能心服口服呢?有这样一句名言,叫做“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传,应给孩子以表率。千千万万的普通家长,不可能人人都成名成家,但是每个家长却能在孩子面前、在社会中显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其实,哪怕家长仅仅在某一方面能显示出过人之处就会得到孩子的敬佩,比如有的家长没念过大学,但动手能力强,能设计制造一些小家具;而有的家长家里家外做事都井井有条,有速度有效果; 还有的家长同事邻里关系极好,受人称道。这些看似不起眼,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总之,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一无是处。

  再者,多读读关于教育方法、青少年成长的书籍,更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更利于找到亲子间的共同语言。

  还有,看看孩子喜欢的电视剧,读读孩子爱看的书,跟孩子的同学朋友聊聊天,对家长来说也是补充能量,让做父母的有内容跟孩子对话。

  无论是修养素质的提高,还是教育理论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亲子间的信任。孩子觉得家长说得对,才愿意与家长多交流。试想如果每次家长都是“自说自话”,孩子只想着如何“逃避”,又怎么可能听从家长的教育呢?

 

 


—— 信息源自:今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