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很多地区出现百人以下村小。截至2010年,在大连436所村小中百人以下村小占了172所,校均规模只有72人,最小的村小只有10人。由于规模过小,这些学校经费不足,教师配备不齐,很难达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今年年初,孙玉华等10名市人大代表建议“尽快撤并村小,加快资源整合,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重点督办的建议,时隔近一年,建议落实情况如何?
近日,在大连市教育局的回函里看到:从2008年2011年,大连在北部山区和海岛共启动建设了15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11所;2010年,北三市还撤并了83所学校。
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免除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他们还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80%由市财政承担,2009年市财政转移支付教育经费达到6.9亿元。
根据大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未来三年,大连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方面推出五项举措——
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拟撤并176所农村中小学
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市、区两级教育部门会同规划等相关部门完成辖区内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住宅区配套学校建设工作。同时,做好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城镇学校布局规划和新学校的建设工作,到2013年消除大班额现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学校建设,逐步撤并农村村级小学。依据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规划,2011-2013年,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特别是2011年,北三市计划撤并农村中小学176所,其中不足百人的村级小学126所(占目前百人以下村级小学数量的73.3%)。目前,大连市教育局正积极协调政府各部门建立“政府主导、交通主管、公司运营、政府适当补贴”的校车运营模式,解决我市农村校车问题,解决由于布局调整带来的学生上学远、负担重的问题。
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质量,农村城市教师互通有无
继续实施农村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每年安排200名农村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开展以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实施“五百一千”帮扶项目:100名城市学科骨干教师每年两次送教下乡并开展教研培训;100名教师到农村支教一年;100所城市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100名教研人员到农村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指导、跟踪教研培训工作;继续实施 “三岗”计划,每年安排100名大学生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每年安排1000名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培训一个月。
统一城乡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
本着“城乡统一、参照过去、着眼未来”的原则,将大连市城乡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提高到750元左右,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提高到950元,并逐年提高。提高学校运转水平。
落实推进“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将区市县政府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将学校校长、教师的管理权收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并完善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到2012年,涉农区市县全部达到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
加大信息化设施设备投入,加强教育城域网建设
到2013年,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专任教师师机比达到1:1,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成全市统一的市、区/县、校三级教育资源应用平台;2011年,完成初中、小学部分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启动高中阶段课堂教学资源开发项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继续推进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校)建设项目,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