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其宗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北碚区中山路小学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躬耕不辍,始终坚持以特色推进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真正落实减负提质工作。学校从普通走向了特色,成为了我市一颗靓丽的教育之星
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特色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全面而均衡的人。特色,作为学校办学的抓手,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我们办学的目的就是要真正为学生未来奠基,让学生成为有民族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校长邓薇说。因此,学校将素质教育放到了更长的时间跨度中去理解,坚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将素质教育放到了全球化空间的尺度中去理解,坚持培养融会中西文化的人才;将素质教育放在了人的素质系统中去理解,突出责任、创新、实践的核心内容。
为此,学校确立了“国学立品,双语达人”建设中西人文教育的特色战略,培养根植于传统文化,面向西方文化,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
课堂,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阵地。中山路小学在中西人文教育特色理念下,进行着课堂改革,着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和谐共进,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认为,学习西方优秀文化也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突破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学校以课题方式开展了卓越文化课堂的研究,进行了国际视野下文化课堂的构建。
国学、双语课程成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学校研究了两种新型课的教学模式,编写了国学、双语校本教材为课堂提供读本。努力挖掘国学、双语课程中的文化元素,让课堂真正成为文化教育课堂。以国学经典滋养心灵,支撑道德建设;以异域文化开阔视野,培养跨文化意识。学校国学、双语课多次在全市、全国各级培训中展示、交流,成为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
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减负提质,学校开展了作业设计的研究,引导教师在作业布置中巧妙地做“加减法”。
学校制定了作业布置“三减”、“三增”,即减去机械重复作业、减去拔高拔难作业、减去超时超量作业;增加自选择作业,增加实践体验作业、增加课外阅读作业。此外,学校在作业布置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自主作业。
“生活即学习”,教师在作业布置上也充分体现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理念,预习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调查、去访问,搜集资料,将生活中的经验、将知识运用于新课学习中。
语言需要应用、交流。因此,学校英语、语文学科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口语交际作业,同时狠抓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把阅读作为课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在课堂中,也在课堂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外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对主渠道起着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因此,学校拓展学生实践空间,结合学校中西人文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校将“2+2”活动与学校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了具有学校中西人文教育特色的时间活动。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安排了2节课的科技、艺术社团活动,3节课的体育活动课。组建了国学诵读和国学表演剧社等,将文化与运动项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中西方文化的浸润,感受中西优秀文化的魅力。
学校除开展每天一节的课外活动外,还开展了具有浓郁学校特色的中西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融会中西文化,塑造完美人格。学校每年开展了16个不同形式的主题文化节,节日分为科技文化节、“三雅”礼仪节、经典读书节等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