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五年前,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五年来,全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按照“重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发展要求,深化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精神、争创一流的气魄,狠抓各项工作和项目的落实,经济建设、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不菲成绩。
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为喜迎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本报特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全方位回眸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区发生的新变化,展望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未来五年规划的宏伟蓝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7年以来,我区教育事业以“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积极建设与镇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中心,累积投入资金近10亿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奇迹,迎来了镇海教育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
学前教育大发展
来镇海四年多的重庆人刘文明心情从没像现在这般舒畅,因为从今年开始,她的女儿可以就读新建的镇海宝山幼儿园了,这在以前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听说要接受采访,刘文明很高兴,跟记者约好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半,她四点不到就在幼儿园等着了。
“以前,镇海条件好点的幼儿园门槛较高,入园有点难。”刘文明面对记者侃侃而谈:“像我这样在镇海打工、小孩子又带在身边的,只能去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园,我身边的老乡大部分也是这样的情况。”
看着身边宽敞、整洁的校舍和随处可见的游乐设施,刘文明很感慨:“孩子以前读的那些幼儿园条件不好,学习、卫生和安全等都得不到很好保障,我们总是提心吊胆的。”
“现在好了,这里的条件好、老师也好,我们都挺满意的。”刘文明说:“我小孩本来有点内向,不怎么说话,现在上课也敢站起来发言了。我们本来还担心她以后上小学会跟不上同学,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说到这里,刘文明脸上露出了笑容,仿佛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
“我们一方面是面向本地居民子女,但更多的是面向新镇海人子女。作为一项政府实事工程,新幼儿园的建成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镇海宝山幼儿园副园长张群英表示。
近年来,随着我区学前教育的大踏步发展,城镇居民子女入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也有越来越多像刘文明这样的新镇海人的子女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2007年,我区开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专门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600万元(今年增至1000万元)用于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建设补助、民办幼儿园的以奖代补及专业师资队伍的壮大。随着镇海区实验幼儿园、宝山幼儿园等一批现代化幼儿园相继建成投用,目前我区已实现每个镇(街道)拥有一所及以上高等级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全区等级幼儿园覆盖率持续提高,数量已达40所,比五年前翻了近两番。同时,随着一批村、社区幼儿园的陆续配备,我区学前教育布局更加合理。
“曾经的入园难问题已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老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强烈追求。”区教育局局长杨宇伟表示:“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学前教育发展所要努力的方向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基础教育高质量
在镇海,基础教育已是一块响当当的优质教育品牌。尤其是镇海中学,以其每年90%以上的一本升学率享誉全国。
近年来,按照“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目标,除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外,我区义务段教育已全部实现免费教育,入学率达100%,初升高比例在98%以上,普通高校毛入学率超过50%,新镇海人子女的公办学校就读率在70%以上,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综合考核第一。
今年,区教育系统结合“三思三创”活动,深入集中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组建了立人中学,将庄市中心学校整体迁入中兴中学,将汶溪小学迁入长石小学,并新建一个培智教育点——景和学校,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均衡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2007年,龙赛中学成为省一级重点中学,2009年,学校迁入新校区。”杨宇伟告诉记者:“经过调整,我们将原中兴中学和骆驼中学的高中部撤销,并扩大龙赛中学招生规模。加上镇海中学,我区成为全省首个实现省一级重点中学全覆盖的县(市)区。”
五年来,镇海中学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品牌效应持续彰显。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连续获得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首获清华大学“领军计划”推荐资质。2011年高考文、理科全省前100名中,镇海中学分别占6名和20名,其中,理科全省前10名镇海中学占4席。文、理科一本升学率分别为91.8%和97.4%,均为全省第一。
终身教育更协调
“一提起镇海教育,大家肯定会首先想到镇海中学。但是,作为教育局长,还有另外一项教育成就值得我欣慰和骄傲。”杨宇伟高兴地跟记者说:“那就是我区职高的就业率达97%以上,而且毕业的学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非常抢手。”
的确,杨宇伟有理由自豪。五年来,我区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区职教中心在2011年高职学校单招单考中上线率高达96.5%;新增校企合作班16个;由区政府命名的实习实训基地增至5家;机电专业创建为“省示范专业”。
五年来,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还有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2006年,我区开展各级各类培训5万人次,今年则上升到近30万人次,翻了两番多。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年上升到13年。初步构筑了“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社区教育覆盖率达60%以上。今年,我区还提交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创建申请,发放镇海社区教育网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卡,出版发行《镇海社区教育学习圈荟萃》和《镇海社区教育报》,社区教育的影响力大为提高。此外,《利用现有人文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等课题还被确立为省、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围绕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强区”和“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名区”两大目标,全力追求教育质量的优良、教育资源的均衡、教育结构的协调和教育环境的和谐,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和智慧城区奠定智力与人才基础。(记者卫良志 顾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