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社会认同不够 中国民办教育仍处弱势地位

--------------------------------------------------------------------------------
点击次数:2599  发布时间:2011-12-19 16:36:48

 

    政策合理一视同仁 “民校”也可成“名校”

  “迅速发展的民办教育打破了公立学校‘一统天下’的传统局面,但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民办学校招生困难、水平层次不齐、社会认同不够,教师待遇低、社会保障缺失等依然困扰着民办教育发展。”日前,在昆明召开的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上,参会代表们指出,民办学校发展受限制,特别是和公立学校教师收入差距拉大,影响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据介绍,全国共有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1.9万所,在校学生3500多万人;民办培训机构1.8万所,近千万人接受了培训。民办教育在增加教育供给、改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和扩大教育自由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目前,教育部已经梳理出了民办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民办学校法人属性、产权、教师权益、营利与非营利性质、优惠政策、政府服务等,同时总结各省市民办教育发展中的首创,以此推动国家层面制定民办教育政策。

  “当前民办教育发展存在制度和规范衔接不畅和落实不力的问题,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刻不容缓。”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会上说:“政府要支持、鼓励民办教育,制定并落实好财政、税收、土地使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权益等政策,使遵纪守法、办学规范、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民办学校放开手脚发展。”

  但是,确实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在制约民办教育的发展。在民办学前教育、中小学、高等教育和培训教育分论坛上,有代表指出,很多年轻老师觉得民办幼儿园没有多少吸引力,一些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职称,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不少老师还是初中学历。为节约成本,不少民办幼儿园为缩减教师数量,仅有的教职工既当老师又当保育员。由于待遇不高,还有民办幼儿教师刚被培养出来就另寻工作,这制约了民办教育发展。

  昆明市盘龙区云山/云波幼儿园园长王焰对此深有同感。“民办幼儿园教师要么年龄很大要么太年轻,由于待遇普遍不高缺少职业归属感,流动性特别强。”她建议民办幼儿园提高待遇、规范管理、提供更多培训机会、留住人才、稳定师资队伍。

  还有培训学校负责人认为,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帮助民办教育发展,但有些仍然难以落到实处。“我们与公办学校确实存在差距,但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希望有关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更加规范。”

  “社会对民办学校常常存在偏见,从教师到学生,民办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始终比较尴尬。学校必须创造更好条件留住教学人才,吸引更多学生就读。”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院长孙澄认为,虽然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招生和生源方面并无优势,但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不会有很大区别,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不应该用“有色眼镜”看待民办教育。

  孙澄说,民办教育最需要“一视同仁”。以前民办学校土地审批每道程序要等待很长时间,随着优惠政策出台,新建、改扩建民办学校用地被纳入当地城乡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这一情况得到极大改善。“如果按以前的速度,我们学校能否建起来都难说。出台政策后,我们的职教园区从征地到建设每道手续都非常顺利。”学校还为教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这一举措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通过政策支持,学校办学环境改善,社会开始认可,学生就业率迅速提升。

  还有参会代表指出,民办学校的定位、办学水平、社会声誉等也都制约着民办教育发展。个别民办学校存在质量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认为,发展民办教育必须促进民办教育体制创新。建设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股份制学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建设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共同发展、有教无类的政策机制;建设公办教育、民办教育一视同仁的教育评价机制。

  “只要政策合理、支持到位、自身改善,‘民校’也可以成为‘名校’。”罗崇敏说,民办学校是培育人的教育机构,与公办学校一样都是公益性事业单位,需要落实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制定和完善民办教育公共财政资助政策,开展引资办教和引智入校,为民办学校创造公平的法规政策环境。

 

 


—— 信息源自:中国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