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幸福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当下拓展素质教育的实践重心所在。
都说现在的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其实对于他们,物质需求上的满足没有太大问题,但在精神情感上则常常失落,多少中小学生在考试、升学的纠结中备受煎熬,过于功利性的教育竞争让不少孩子缺少幸福感。
教育原本就是一项幸福的事业。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然而,如今的不少学校却忘记了这个目的,只是信奉“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味追求升学率,无视教育的人文价值。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追求幸福的健康生命,培养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提升幸福境界。
让“幸福教育”走进校园,促进孩子的幸福,远不是取消几次考试、限定作业时间、减少辅导材料那样简单, 它必须改变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浮躁的心态;必须开展各种积极心理干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建立自尊、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感恩,懂得如何获得身心健康、如何实践美善生活,让学生发展健康的人格,感悟幸福的“秘密”。
幸福教育是对知识教育的挑战,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当我们的学校变成孩子向往、留恋的乐园,幸福就会敲响教育的大门,幸福就会溢满师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