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入学典礼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下一步教育部将组织更多的高校参加实施“圆梦计划”,为更多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圆大学梦。
鲁昕还表示,为探讨如何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教育部将“圆梦计划”作为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给予广东先行先试政策,支持通过“圆梦计划”开展继续教育形成“六改革六探索”:改革网络学历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探索联盟成员高校之间的公共选修课共建共享机制;改革网络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探索基于互联网和“双导师双助理”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改革网络教育考试服务模式,探索由考试服务体系承担考务工作的新机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探索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机制;建立项目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新生代农民工、企业、高校等的参与积极性;建立网络教育投入创新模式,探索“五个一点”的学费分担机制和“圆梦基金”的设立及运作模式。
■现场动态
学者、产业工人热议广东官方拟“换词”
新名称更响亮、时尚
“是该改了,‘新生代产业工人’听起来更响亮、时尚!”东莞打工妹邝美艳听到朱明国的发言,兴奋地对笔者表示。邝美艳来广东打工已经六年,目前在东莞一家化妆品厂工作。她说,一提到“农民工”,还是有一种不可言说的自卑情结。
即将入读北大的学员、东莞外来工王超也表示,从“农民工”到“新生代产业工人”,一词之变折射了一种进步。他认为,在东莞,外来打工者被称为新莞人,这就表明主政者要将外来工真正地融入当地社会。
“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是广东对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全新概括,意味着这个群体得到了更平等的看待。”省委党校教授杨丹娜认为,用“新生代产业工人”替代“新生代农民工”更准确。杨丹娜表示,农民工来到城市,本来就是谋求身份的改变,称谓的改变是农民工身份转变的第一步。
杨丹娜还认为,一词之变,也体现了广东官方对新生代产业工人这个群体和阶层的重新认识。广东的决策者们希望新生代农民工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让他们不断进步,并为他们实现理想不断铺垫新的途径。
朱明国深情寄语:
从幸福广东的高度
认识“圆梦计划”
在昨天的入学典礼上,面对在座的近千名新生代产业工人,朱明国发表了饱含深情的讲话,他笑称自己其实是圆梦计划的发起人,并且“爆料”:“刚开始还怕搞不好。”
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圆梦计划联席会议正召集人,朱明国在入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表示,“圆梦计划”立足广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核心任务,瞄准新生代农民工提升综合素质核心诉求,打造了可复制、易推广、高回报的有效模式,成为广东农民工工作的一个响亮品牌,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朱明国还特别强调,要站在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高度认识“圆梦计划”。在谈到加大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惠及产业工人的力度,将有利助推幸福广东建设进程时,他即兴脱稿发言:“刚开始还怕这个事搞不好,结果看来还是成功的。”
朱明国说:“这件事没有汪洋书记的坚决支持,没有团中央、教育部、北京大学‘第一次吃螃蟹’的勇气,没有团省委的利索行动,也没有今天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衷心感谢教育部、团中央和各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