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农村地区学生接送难。《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财政投入,但还应进一步细化。”昨日,我市远城区教育界人士为“条例”提建议。
“条例”目前规定了财政对农村地区校车给予支持。日前有专家认为,现在城市校车的需求并不大,建议在市区通过公交系统解决上学问题。真正迫切需要国家承担起责任的是边远、农村地区的学生。
对此,我市远城区教育部门反映,农村幼儿园、中小学普遍存在校车“不够用”、学生接送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投入少。但“条例”中没有明确财政投入的具体办法。
江夏区教育局校车办主任况斌介绍,该区现有3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生达1.26万名。过去因受农村客运线路较少的限制,有6000余名学生每周往返不得不挤“黑车”。为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区政府每年投入200余万元租赁某客运公司的安全车。
况斌说:“安全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车。我们要求客运公司确保这些车辆的安全,也只是过渡性措施。我认为应由政府统一购买标准校车,并成立专业运营公司负责运行,由交管部门监管,确保学生安全。同时,财政对公司服务给予补贴。希望"条例"能将这些问题具体化。”
新洲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王广泽说,农村学校在撤并过程中解决了一些路途远的孩子的住读问题,但仍有不少走读学生需要校车接送。新洲区有230多辆车用于接送幼儿和小学生。其中40%是民办幼儿园自行购买的,仅3辆是标准校车;其余60%在小学,都是由家长出资租赁的。即便如此,还差100多辆车。
王广泽认为,尽管教育和交管部门对这些接送孩子的机动车不断加强管理,但由于经费问题,仍存在超载现象。如果由政府投入解决校车问题,就应该细化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