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早上,东莞理工学院大二女生小梁上课的时候去了一趟厕所,敖某看见小梁进入女厕时,便尾随进入,意图对小梁实施强奸,遭到反抗后,敖某残忍地把小梁杀害。(2011年11月24日《南海网》)
杀人凶手敖某也是该校的学生,今年读大四。四年的大学教育,却培养成了一个强奸杀人凶犯。我们不禁质问,大学教育模式究竟是否合理?我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家庭的骄傲和其他人眼中的精英。而这起校园杀人案件让我们心寒,更令那些向往大学生活的莘莘学子望而生畏,这还是神圣的大学殿堂吗?
我们知道,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不是滋生强奸杀人犯的场所。在天堂的小梁用生命敲响了警钟,大学不只是教授专业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教育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地方,尤其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等等。
我们不禁联想到几年前的马加爵事件,以及其他的大学生杀人案件,想到那一幕幕血腥的惨景,我们怎能不心寒?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是最关键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然而某些大学把升学率和就业率看的过重,忽视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即便有这方面的课程,也只是混个学分而已,很显然华而不实,忽略了思想道德课程的最重要的实质,这岂不是因为学校缺乏足够的引导作用的结果?
大学校园是神圣的象牙塔,为了守卫这块圣洁的地方,也为了给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相关领导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足够重视起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切实实施起来;其二,定期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培养同学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其三,学校有必要开设心理方面的课程(当然不只是为了修学分的那种流于形式的课程),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定期随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我们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血的教训中不断完善。如若对大学生杀人事件熟视无睹,那么,我们怎能杜绝下一次案件的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