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北京高考报名工作今日启动 "北京孩子"不能北京高考

--------------------------------------------------------------------------------
点击次数:2664  发布时间:2011-12-1 6:37:18

 

    2012年高考报名工作将于今日正式启动。12月1日8时至5日18时,参加明年高考的考生需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报名并缴费,并于12月20日前完成报名资格确认工作。拥有北京市正式户籍依旧是2012年北京高考报名的首要条件。

  每年的高考报名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成为了今年高考报名前期的关键词。10月中下旬,15位高校专家联名向总理上书,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随后,部分非京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也被公布。方案建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来认定高考报名资格。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再次被推向了舆论的高潮。显然,随着北京高考报名工作的开展,也意味着户籍限制在2012年北京高考中未能被打破。

  然而,这个结果在宋培生(化名)看来,并不觉得意外。“有关取消高考户籍限制,非京籍随迁子女家长联名呼吁的事情每年都在做,但有实质性的突破,在我看来能做的只有等待。”宋培生和妻子在北京工作、生活已有7年时间,儿子小宋目前在海淀区一所大学附中就读初二年级。中考后孩子何去何从,是回老家读高中还是继续在北京借读,同时等待政策“解禁”,宋培生坦言,自己现在“反而不纠结了。”

  未来的发展道路很“清晰”

  目前,在北京接受中小学教育的外地借读生,通常被称为“非京籍随迁子女”,统计数据显示,这个人群数量超过40万人。宋培生认为,这样的孩子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保险问题,另一个就是最大的问题——高考。

  “中小学阶段,非京籍学生和北京户籍学生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医疗保险。北京孩子有‘一老一小’保险,非京籍学生没有,家长只需要给孩子自行上险。”除此以外,找到接收借读生的学校,并在北京参加小升初及中考均不成问题。“小升初可以参加电脑派位,中考也可以‘借考生’的身份在京考试。”虽然北京也有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矛盾,但非京籍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上都有机会和可能。而高考是个大问题,也是人们关注最多的问题——长期以来,非京籍随迁子女都要回到原籍参加高考。这也就意味着,中考前,随迁子女家长就要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抉择。

  之所以无需纠结,是因为在宋培生看来,几乎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孩子的未来,如果在等待两三年后,高考户籍制度能够有所变革,非京籍学生能够在北京参加高考了,那是最理想的结果——北京上学,北京高考。”其次,就是在北京上两年高中后,孩子回到老家读高三,并在当地参加高考。第三条路就是中考后就送孩子回老家,尽量给孩子找一个重点高中,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但这条途径需要有家长陪同,我或者孩子妈妈至少有一个人要回到老家工作。”第四条路就是在北京上三年高中后出国读大学。如何做出选择,要看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发展。“我希望孩子能够多几年在自己身边,以培养他的独立意识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条道路,首要经过的就是中考。

  孩子的状态已经很“北京”

  宋培生和妻子2004年来到北京工作,那年孩子正好入读小学一年级。读小学时,寻找借读学校并不困难。“找个学校只要不是北京最顶尖的,去了以后按要求参加考试后基本可以插班借读。”宋培生托关系送孩子进入了海淀区一所不错的小学。一开始,孩子所在班级借读生的人数并不多,但最终有1/3的同学都在借读。

  6年下来,宋培生对儿子的评价已经是个“北京孩子”了。“毕竟孩子来北京的时候年龄很小,在学校读书时也没有面临过待遇上的差别,因此他自己一直没感觉和北京本地学生相比有什么不同”,即使在小升初时。

  在2010年小升初之前,宋培生为了孩子能够进入一所北京中等偏上的初中就读,不得不提前为其铺路,帮孩子在不同区联系好一点的初中校,探寻能否接收借读生。幸运的是,继2008年西城区率先将该区就读的非京籍学生纳入正规小升初范围后,2010年海淀、东城、朝阳等区也纷纷向非京籍孩子敞开大门。非京籍学生不仅能和北京学生一样参加“大电脑派位”,而且还首次享受“推优派位”、特长生选拔等权利。宋培生的孩子最终被电脑派位到了海淀区的一所大学附中就读。

  “在学校里面,老师不会因为你是外地孩子而有区别对待。在学校体系中,仍然把品学兼优作为一个好学生的标准,而不在乎身份,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然而越是这样,宋培生就越是感受到,孩子已经完全无法适应老家学校的读书氛围了。“北京的教育教学方法思路和老家是不一样的。北京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然而在老家,主要是拼学习的时间,以此‘堆积’成分数的提高。”在宋培生的山西老家,高中校每班八九十人的班容量,很难谈及素质教育。但这还是其次,“八九十人一个班,如果孩子不是非常出类拔萃的话,被淹没在同学之中很正常。”更何况,9年的北京学习,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已经同老家学生存有很大差异了。

  有资格在京中考很“幸运”

  “我并不想让孩子就认为自己是北京学生,我总给他灌输一个观点,你和北京孩子不一样,你是山西人,要付出比别人10倍的努力才能和人家一样。”宋培生感叹,没有办法,毕竟要面临生存的压力。“我的这种灌输,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未来要想在北京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保持这样一种状态。”亲身感受,外地人和北京人所面临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压力转入到一个人的内心,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的表现就不会一样。“孩子年龄较低还没有产生这种感觉,就很容易把自己混为北京孩子,这样就会失去一种成长的动力。”宋培生感叹,自己经常给孩子讲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的成长历程,她不是白色人种,但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付出了比别人多10倍的努力。“孩子对我的观点基本认同。”

  因此,面对中考,准备让孩子继续在北京读高中的宋培生,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分数的提高。“这方面也不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就告诉他争取好好考试就是了。”潜台词是,手握漂亮的分数,他才能在帮孩子选择高中借读的时候“更有余地”。毕竟,北京目前的中考政策是,非京籍学生可以报名参加中考,但是不能填报志愿,将来可以拿到中考分数条以此选择北京的高中学校,按照不同学校的借读政策办理入学手续,非京籍学生需要交纳一定的借读费。“对于我来说,没有北京市户籍目前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受北京区域限制,只要孩子的中考分数足够高,我就可以从南到北,由东往西联系高中校。”宋培生笑着说。这可能是种心理安慰吧。

 


—— 信息源自:北京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