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济宁市整合教育资源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
点击次数:2103  发布时间:2011-12-1 6:33:24

 

    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尊师重教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传统。特别是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每年都把教育工程项目纳入为民所办十件实事,着力建设教育强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性政策措施。全市教育工作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结构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均衡发展,教育普及和普惠程度大幅提高。

  素质教育突出“优质优教”。在全市推广了合作教学、探究教学、学案导学等教学模式,省级教学示范校达到54所,课程实施水平在全省统一评估中受到充分肯定。今年高考本科录取16949人,比2007年增加2925人;高考录取率85.5%,比2007年提高18.9个百分点;本科录取率36.7%,提高15.4个百分点。“名师引领、课题带动、联片教研、跟进指导”的教研模式逐步推广,建成全省首家“省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市政府出台了《济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学前教育工程纳入2011年为民所办十件实事。截至10月底,2011年度307个公办幼儿园有212个项目到位资金1.65亿元,136个投入使用,75个正在建设;2011年学前教育工程100个重点项目,94个项目到位资金1.15亿元,52个投入使用,39个正在建设。全市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67%。新增幼儿教师2143名,其中公办教师436名。

  义务教育强调“均衡公平”。强化城乡统筹,完善了城市学校支援农村学校、强校支援弱校机制。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投资1.6亿元的农村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全面启动。2011年济宁城区30个教育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25个计划项目开工21个,济宁一中新校区、济宁特殊教育学校、济宁实验初中、丰泰中学、金乡新一中、嘉祥新一中、北湖小学初中、明德小学等一大批学校新改扩建进展顺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了“农远工程”、“校校通”、微机配备和多媒体建设工程,全市建成包括12个县级信息中心、接入1800多所学校的大型教育城域网,完成1546所项目学校农远工程,微机配备达9万台,初中以上学生全部达到人手一机,乡镇中心小学全部建起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达7500口,建成网络教学资源基地200个,开发教学资源4500个。关注弱势群体,实施“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扶持工程”,实现了流动就业随迁子女免费义务教育全覆盖,建立了政府主导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职业教育讲求“灵活实用”。紧扣产业升级和大企业培植主攻方向,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构建了与经济转型发展“同频共振”的职教体系。市农业学校、财政学校、建设学校整合组建为“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嘉祥县职业中专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济宁技师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市属高职院校均达万人规模,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职教中心投入4.2亿元,新增建设用地200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中职学校每年招生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16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成功举办4届职业教育节和9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全省技能大赛中我市成绩名列前茅。近年来全市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企业职工教育与再就业培训、“金蓝领”培训年均规模达70万人次。

  教师培养遵循“德才兼修”。近年来,全市共举办28种类型、100多个教师集中培训班,培训教师9万人次。集中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评选表彰了60个“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100名“师德模范”。实施名师建设工程,全市每三年评选50名“杏坛名师”、100名“特级教师”。发挥名师引领作用,设立了100个“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师徒结对、送教下乡活动。推进名校长建设计划,近几年培养了6名齐鲁名校长、60名济宁名校长,为走教育家办学路子奠定人才基础。

  经费投入实现“持续增长”。市县按照教育投入法定增长要求,把教育经费作为刚性预算优先保证。2007年以来全市教育总投入226.6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191.4亿元。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初中分别提至600元、800元。加大校安工程、标准化建设等重点项目资金投入,校安工程累计投资11.4亿元,其中财政投入6亿元;累计开工项目2782个,占3年规划改造项目的92.1%,其中竣工2212个,占75.9%;累计开工校舍面积205万平方米,其中竣工137万平方米。建立了覆盖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全市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万人、高考特困生2000人;普通高中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1000元提至1500元,普通高校由2000元提至3000元;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6.7亿元,资助学生64万人次。

 

 


—— 信息源自:济宁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