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打就不成材?
传统的中国父母常说:“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体罚似乎成为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狼爸”,便是打孩子的“高手”,他不仅将孩子“打”进了北大,还引发了诸多关于教育的热议话题。然而四川万通汽修教育专家认为,惩罚只是教育的辅助手段,指导和引导才是主要手段。因此对于过分体罚学生的教育方式并不认可。
然而,近段时间,有关“体罚”的新闻层出不穷,从“小学生脱裤跑”到“服毒自杀怪老师”,每一个事件都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而近日,洛阳又曝出初中生不堪体罚跳楼身亡的恶劣事件。据了解,该事件中的跳楼女生玲玲因为作业没完成遭到老师体罚——罚做800个“蹲起”,在完成的过程中,玲玲因体力不支摔到,并遭到老师的打骂,由于不堪忍受身体和心灵的压力,玲玲跳楼自杀。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中不难看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心理素质正频临脆弱的边缘,据调查现实,在中小学生中有自杀倾向的人高达三分之一,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学习压力过重。这样的数据,让人心惊和心痛的同时,也让社会大众开始重新审视当下的教育制度。
优质教育重在引导
记者了解到,比起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应试教育制度,许多学生更愿意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虽然以就业为择校动机较为功利,然而许多优秀的院校却能在保有高就业率的同时,也能全方位地雕琢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完全消除了家长们的疑虑。四川万通汽修学校便是备受社会各界青睐的优秀院校之一。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四川万通汽修学校在专注汽修技能教育之外,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也格外重视。难能可贵的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引导为主”的原则。在教学中,专业老师通过“理实一体化”、“情景演练”、“目标激励”、“项目引领”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在素质教育上,四川万通汽修学校则特设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三教两训。据悉,“三教两训”是贯穿学生学习全程的教学活动,通过养成教育、专业教育、法律教育、军训和素质拓展训练,充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在这样一种“循循善诱”的和谐教育氛围中,四川万通汽修学子比起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学生显得更为理性,加之他们自身掌握的精湛的汽修技能和高水平的职业素养,让他们真正成为了受企业欢迎的复合型汽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