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厦门高等教育发展迅猛:高校扩张 崛起三大文教区

--------------------------------------------------------------------------------
点击次数:3165  发布时间:2011-11-28 6:57:02

 

    陈嘉庚先生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他“宁要厦大,不要大厦”的故事,让人为之感动。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片中女主角魏敏芝“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与行动也同样让人感动。

    办教育,就需要这种“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和行动。特区30年,厦门教育发展迅猛,尤其是高等教育。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厦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43%。相信不远的将来,厦门孩子上大学,将真正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厦门创办全省第一所职业大学

    1981年,鹭江职业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前身)正式创办,与特区“同龄”。这也是全省第一所专科层次的地方性职业大学。

    是年10月15日,鹭大第一届招收的232名新生正式开学上课,当时只招6个专业,分别是英语、日语、计统、外贸、机械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第二年,又新增一专业:海关,与厦门海关联合办学。

    今年76岁的鹭大退休老教授姚安泽回忆说,鹭大是福建省第一所职业大学,学校的性质与以往的大学十分不同,总结起来有“三个不同”。“第一,需要自费读书;第二,只招走读生,没有安排宿舍;第三,毕业后不包分配。”姚安泽说,他1988年到鹭大任教,当时市民对这种“推荐录用”的职业教育颇有顾虑,不少市民甚至有些瞧不起鹭大,认为不入流。

    “自费读书,毕业后不包分配,事实证明,鹭大采取的这两项举措在教育改革中是比较前沿的,之后的高校改革也是沿着这条路子走。”姚安泽说,鹭大的办学定位一直很清晰:特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贴近市场办学。由于办学规范、严格,学生毕业不愁找工作,鹭大的职业教育逐渐被认可。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鹭江职业大学的基础上,全日制本科院校厦门理工学院终于成立了。

    朱镕基倡导创办国家会计学院

    鹭大之后,国家会计学院落户厦门,是厦门高校扩张史上浓重的一笔。

    2002年10月27日,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在厦门黄厝正式奠基。这是继北京、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之后设立的第三所国家会计学院,是建国以来国家财政部在厦门一次性投入最大的工程,也是前国家总理朱镕基亲自倡导创办的三所会计学院之一。
   
    厦大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汉文参与了当年厦门申办国家会计学院汇报材料的编写,在他看来,国家会计学院最终选择厦门,与厦门市政府和厦大的积极努力不无关系,其中,厦大会计学科是其后盾。

    国家会计学院,有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孵化基地”之称,主要从事以会计审计、财政税收、经济管理为主的高层次培训,培训对象以在职人员为主。陈汉文认为,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早已成为厦门的一张名片。

    高校扩张,一种是新建、扩建学校,另一种则是外地高校进驻厦门设立分校,如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等。

    2004年11月7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正式开始动工建设,2006年10月,厦门校区正式启用。2007年7月12日,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而这也是中央音乐学院有史以来的首次异地办学。

    未来将跨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一组数据显示,1981-1982学年度,厦门的全日制高校为6所(本、专各3所);2010-2011学年度,这一数字为17所 (本6所、专11所),而在校生人数 由 6600人发展到128470人,增长19.5倍。

    随着2006年翔安文教区内华天涉外学院和南洋学院校园的开工兴建,厦门三大文教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分别是思明文教区、集美文教区、翔安文教区。其中,思明文教区主要指的是厦大、国家会计学院,该文教区目前进入成熟期。

    集美文教区位于集美——— 杏林湾,占地28平方公里,目前进驻的高校有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华厦职业技术学院等。

    翔安文教区则位于翔安新店,占地4.5平方公里。目前,两所公办(厦门海洋职业学院、厦门高级技工学校),3所民办 (华天涉外学院、南洋学院、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等5所学校均已落户翔安文教区。

    厦门高等教育今后走向何方?今年初发布的《厦门未来十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透露,未来10年,厦门将建立文教区内高校及跨区高校开展教师互聘、学分互认、设施共用、图书互借、课程互选的资源共享机制。

    从原来分散的几所大中专院校,到现在实力雄厚的集美大学,在集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曾讲来看来,集美大学的发展是厦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集大的发展得益于特区的发展。

    从1978年起,曾讲来就在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现集大航海学院)工作,在集大工作了30年。曾讲来说,30年前,当时还没有集美大学,集美的几所学校,即现在的航海、水产、师范、财经、体育学院等,办学层次都比较低,办学力量很分散,办学规模也比较小。

    “集美大学的本科建设与特区建设发展是同步的。”曾讲来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集美几所学校研究成立了集美学村高校研究会,探讨集美学村的资源合并。1993年,成立集美大学筹委会;1994年正式挂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亲自为 “集美大学”题写校牌。

    一份数据显示,集大现有20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5000多人。2009年,该校还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 信息源自:东南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