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政策背景: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二是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按照职业或劳动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是非学历性的短期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由于“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人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低”,认为“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职业学校”。
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少职业中学严重缺乏必需的实验和实训设备。西部地区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办学条件差,骨干教师短缺。财政投入不足又导致职业院校的学费普遍偏高,中职学费高于普通高中,高职学费高于普通本科。
三、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力度不够。从管理上看,存在教育、劳动、建设、供销等部门多头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的弊端:一是难以形成职业教育一盘棋,不利于统筹规划。二是职业教育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利用,重复建设和闲置率较高,不能发挥最大办学效益。
四、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师资力量不强,导致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办学理念落后,办学模式陈旧。有些职业学校不顾自身办学能力和条件,盲目围绕市场转,市场上哪个专业热门,就办哪个专业,而不注重配套相应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设备的。此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尚未形成,学校培养的学生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毕业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口就业存在较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