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香港百余小学校长探讨“教育公平”
中国新闻网
为期两天的第三届“内地与香港小学校长交流论坛”18日在香港教育学院开幕。百余位小学校长、教育专家齐聚,交流两地追求“教育公平”的努力和动态需求。
贵族学校、精英班、名师一对一……比拼的是孩子的天赋和勤奋,还是父母的权势和财富?就上述内地与香港共同存在的现象,专家指出,两地追求教育公平处在不同阶段,而当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后,校际间存在差异是有意义和健康的。
“内地刚刚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下一步才是‘上好学’。”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郑增仪指出,国家对31个省、市、自治区等普及9年义务教育的两级验收进入尾声,“这么大一个国家,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普及义务教育,已是追求教育公平迈出的大一步。”
他指,当实现“能上学、有教无类”后,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各校办学水平。
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梁兆棠认为,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在于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机会和平台。他称,当学生的学习能力出现显著差异时,比如小学四年级左右,香港一些学校会将能力较弱的学生挑出来,提供小班教学,但又不会完全封闭他们和主流学生群体的融合。
香港教育局项目统筹叶祖贤介绍称,香港千余所中小学,有约71所直资学校,包括一些百年名校,尽管学费高昂,还是让不少香港家长趋之若鹜。不过,香港教育局规定,这些学校需提供10%的免费或补助学额予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
“当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内部存在一些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意义的。”叶祖贤说。
本届小学校长交流论坛以“启迪领导智慧、创办特色教育、打造品牌名校”为主题。来自上海、江苏、浙江、陕西、湖北等地的内地100多位小学校长,除会与香港同行互动交流外,还将参观多所本地学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