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愉快教育的文化追问

--------------------------------------------------------------------------------
点击次数:2621  发布时间:2011-11-17 7:40:02

 

愉快教育的文化追问教育导报

10月26日—27日,由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成都龙江路小学等全国七所小学和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组成的“全国愉快教育七校一所协作体”齐聚成都,校长和专家们以“愉快教育的文化追问”为题,进行了一次办学思想的激情碰撞。

  这是一次“理性思索在喷涌、实践操作在探底”的高质量研讨会,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激情四溢的校长论坛。本报记者记录了本次研讨会的精彩片断,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与思考。

  讲座

  愉快教育一次负责任的教育思想实验

  “愉快教育是负责任的教育思想实验。”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姚文忠以这句话作为讲座的开始。他首先以类似说书的方式将愉快教育的发展历史娓娓道来。

  1982年,教育部多次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愉快教育像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风吹进了处于不同地域的小学校门。这是愉快教育的基本形态与内涵成形的时期。

  姚文忠说,“以"把快乐还给孩子"为中心的愉快教育起源于学生负担过重的话题,但它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权宜之计,只是提供一种改善的可能。同时,也为千千万万所小学构建校园文化提供某些参考。”

  1990年,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愉快教育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愉快教育的教改成果,愉快教育思想在全国引起广泛共鸣。随后,有着相同办学理念的七所小学和一个研究所组成“全国愉快教育七校一所协作体”,并尝试着将愉快教育的理论注入实践中去。

  与此同时,关于“愉快教育是否能进课堂”的争论也随之出现。“当时,学习应该是一件苦差事的说法得到了部分学者专家,甚至教育部门高层的认同,他们担心把愉快和教育绑在一起,会造成"乐而不学"的现象,降低教育质量。”姚文忠说。

  面对诸多反对之声,包括成都龙江路小学在内的几所“协作体”中的学校却勇敢面对,“不能把愉快教育狭义地理解为让学生带着愉快情绪,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实际上,它主张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习兴趣,进行高效教学,它首先是对学生负责任的。”

  进入新世纪后,经过上世纪90年代认真探索和深度推广的愉快教育进入了“应用期”,发挥出实在的指导作用。颇有名气的龙江路小学的“新三好”评价机制和“长短课”课时制就是生动的实践范本。

  “30年的时间里,愉快教育的含义和操作方式都在不断充实。它不是昙花一现的,而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实验。从这个层面上讲,它对所有参与进来的师生都是负责任的。”姚文忠最后说道。

  课堂

  对愉快教育有着30年研究历史的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已在理论基础上创设出“新三好”评价体系和“长短课”课时制改革,成为愉快教育的实践范本。10月26日,龙江路小学的师生向与会代表展示了自己的愉快课堂。

  “喧闹都市”与“寂静森林”

  这是一节“Happy乐队”的管乐训练课,由龙江路小学负责音乐教学的“大王”和“小王”两位王姓老师一起上。参加训练的学生,既有对器乐演奏相对熟练的高年级学生,也有才入乐队的稚嫩的低年级学生。

  上课后,大王老师先让学生用手中的乐器奏出连音和吐音,并且区别它们的不同。大王老师听学生奏出的吐音爆破感并不强烈时,便“求助”于小王老师。接下来,小王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做发音练习。

  “之前我们在练习发出爆破音的时候,一般念"吐",让舌头把这个音送出来。现在再教大家一个小技巧,在发"吐"音之前加一个"呼"的音。大家试试看。”随后,小王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念“呼吐”音,体会演奏吐音时的爆破感。

  单音训练告一段落后,大王老师带着学生进行和音训练。和音训练用的是学生并不熟悉的新曲子,要求长笛、双簧管、小号、萨克斯各类乐器发出的音能够很好地融在一起。演奏时,大王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发出的声音比较“突兀”,他找了一位男生请他单独演奏。

  开始,这个男生说自己做不到。大王老师鼓励说:“你一定可以的。试着想一想,然后用你手中的乐器吹出喧闹的都市和寂静的森林的感觉。”

  在老师的鼓励下,男生一遍遍吹奏出内心对喧闹与寂静的感受,最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有了这次聆听的经验,其他学生也都感受到了如何演奏出不一样的旋律,对于激情、舒缓、欢快、宁静的旋律有了更清晰的体验。

  论坛

  基于共同的文化理念和教学实践活动,“愉快教育”已成为七所学校各自名片上一个相同而醒目的标注。但是,30年的实践历程和地域特色又让七所学校衍生出七种“各有各的精彩”的校园文化体系。

  研讨会上,校长们分享了他们的办学思路和经验成果。

  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有质量、负责”的愉快教育

  “为孩子提供幸福童年和优质教育服务是我们实践愉快教育的最终目的。”上海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不止一次这样说道。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也为了实现真正的愉快教育,这所学校将焦点放在了课堂,创设出“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学习设计”模式。

  鲁慧茹介绍,“学习设计”模式实践的载体是学习任务单,包括课前设计、课中落实、课后跟进三个阶段。对学情和重难点的把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经过这一环节,老师就能清楚地知道学生“已知、未知、能知、想知”的具体是什么,从而做到“心中有谱”。随后,教师将通过听、说、读、写、算多角度方式,完成“如何让学生知”的教学设计。

  “我们说了很多年的减负,实质上就是提高效能。但减负并不意味着更轻松的课堂、更少的作业,关键是负担减下来,但质量要保证。围绕学习任务单,学生已知的无需教,感觉困难的重点教,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孩子们的学习过程轻松愉快,教学质量也没有滑坡。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愉快教育,因为它是有质量、负责任的。”鲁慧茹总结道。

  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对快乐教育的再思考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生,什么是愉快?”这是北京一师附小校长张忠萍提出的三个常识性的思考。她说,愉快既应是一个明确的、先进的、稳定的理念,也应在浸润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孩子就是一块石头,但他到底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还是一块璞玉,就需要教育去鉴别,将所有的孩子根据他的特点雕琢成器。”

  在多年来的愉快教育实践中,北京一师附小已渐渐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人际关系、环境气氛、进取精神以及激励方式六个基础环节”。不过,这只是一个整体建构,若要将“愉快”践行到位,还需要反复思考,保证自己时时刻刻都站在前沿之上。

  所谓“前沿”,其实也是建立在六个基础环节之上的思考。比如,目前在课堂上,学校提倡的理念是“有效学习”,即“激发兴趣,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习惯,形成生活常态;专项训练,掌握学习技能;探索方式,发挥学习的创造力”。

  “虽然社会的多元化让教育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如学习过程怎样才能高效、如何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时候保证对孩子兴趣和潜力的挖掘、如何在寂寞中前行去找寻学习的宁静之所,但是,为儿童积极人格奠定基础,帮助儿童获得快乐学习的能力,促进一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无锡师范附属小学

  对自由和快乐的追寻

  1919年,也就是无锡师范附小建校的第六年,学校进行了多项在当时看来是超前的改革:取消百分制,用等级制评价学生。随后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无锡师范附小相继进行了取消三好生评比制度、修建校园博物馆和多项课程改革措施。现任校长张明霞说,这是学校对自由的追求,即不受限于当下固有模式,以满足学生成长所需进行小学教育。

  随着乐学教育渐渐融入校园文化中,无锡师范附小便把贴着自由标签的开放包容特色放进了课程当中,让自由的校园文化与乐学教育相得益彰。张明霞介绍,学校在课程上的开放包容主要体现在国家课程校本化,以及有效开发校本课程上。

  “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会对人教版、北师大版以及苏教版的教材进行细致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版教材的优质内容用以教学。同时,学校的课程都将设置基础、拓展和探究三个板块,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张明霞说。

  而无锡师范附小开发的校本课程同样带有多板块、多内容的特点,课程不仅包括基本学科、拓展、探究,还有兴趣、情感等更多方面。“所有孩子可以自由跑班上课,只要他们喜欢就可以加入进来。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所有课都是容错的、开放的,是孩子的心灵成长所需要的。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无锡师范附小的6年是追寻自由和快乐的6年。”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愉快文化就是“春风化雨”

  “学校精神是实现光荣和梦想的基石和支柱。”龙江路小学校长李海在本次论坛的主题“愉快教育的文化追问”中提出,文化需要环境,需要土壤,所以,在实践愉快教育的同时也必须时时刻刻去溯源,探讨愉快若要成为一种内在的文化,是否需要回顾历史使命、文化自觉以及发展自省?

  龙江路小学推动愉快教育已有近三十年,在全校师生不断的探索之下,渐渐形成了具有愉快教育风格的课程文化。对此,李海表示,理当在学业负担合理的前提下,建立起多元、丰富、开放、独特的教育活动体系。在龙小,“二次入队”、“新三好”评价等经典活动不仅在校园里掀起了一次次的波澜,还因为专业媒体的关注发展成为全国的经验,后者甚至在《人民日报》上得到过肯定。

  “要让愉快真正成为一种文化,除了校徽、校训等形式的包装外,还必须通过学校主流特色、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及精神的内化,融合为一股"春风化雨"般的理念,深入师生家长甚至民众的内心。”

  不过,在前进的同时,李海也认识到了不可回避的挑战,如社会转型期也是教育的转型期,如教育均衡化进程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如人员更换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还需要正确处理,尤其是集团化办学中面临的文化传播,更是集团办学这个时代特殊产物的重大挑战。

  那么,该如何搭建好基石和支柱?李海提出了以下观点与各校共勉。他说:“愉快教育文化应该由内而外,而非借壳上市,应该形神兼备,不可复制、购买,也应以小见大,有界无疆,在不断的摸索中积极寻找愉快教育的增值点。”

  此外,南京琅琊路小学将发展了30年的“小主人教育”与愉快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全新的实践,从而形成“快乐做主人”的办学理念。广州八旗二马路小学和沈阳铁路第五小学也分别就“以活动为依托推动愉快教育”和“让愉快化为生命的纹理”阐述了各自对愉快教育的文化的理解。校长们精彩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一致的好评。

 


 

 


—— 信息源自:教育导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