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大学生实习受社会质疑 民众多感觉存在造假现象

--------------------------------------------------------------------------------
点击次数:3073  发布时间:2011-11-15 5:58:50

 

大学生实习受社会质疑 民众多感觉存在造假现象中国青年报
    目前,大学生实习经历造假已成“公开的秘密”:谎报实习时间应付学校规定、一天也没去实习竟然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实习报告、还有不少大学生觉得实习造假可以理解……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89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1%的人感觉当前大学生实习经历存在造假现象,其中44.1%的人觉得“非常普遍”。 27.7%的人坦言自己的大学实习经历造过假。受访者中,在校大学生占8.8%,已毕业大学生占72.3%。


  65.1%的人认为大学生实习经历造假是“为了顺利毕业”

  大学生实习经历为何造假?调查发现,65.1%的人认为首要原因是“为了顺利毕业”; 50.7%的人认为原因是“实习意义不大,为了应付学校”; 47.5%的人认为原因是“学校对学生实习管理不严”。

  天津某大学大四学生李兰(化名),一直在全力备考研究生。她的学校规定的实习时间是大四的寒假和大四下学期第一个月,这个时间恰好是考研复试的时间,其他时间段的实习经历学校又不认可。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咨询了指导老师。没想到老师说:“我不管你去了哪里实习,实习期间做了什么,只要有实习单位盖的章,规定材料齐全,时间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就行,你明白了吗?”

  中国移动培训师高星星表示,自己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交盖有单位公章的实习鉴定表。有的宿舍里一个学生父母的单位公章比较好盖,就把全宿舍同学的实习鉴定表都搞定了,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去这个单位实习。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荣荣认为,一些学校在实习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与考研或者完成毕业论文等时间冲突,学生自然就会想法设法应付学校。实际上,学校是希望通过实习报告和鉴定的形式,督促学生在参加实习后思考自己的收获,经历一个内省的过程。

  已工作3年的段先生回忆,自己当年没参加过实习,但是学校规定不交实习报告,就不给毕业证。后来他想办法,在学校旁边的眼镜店盖了一个实习单位的章。“那时自己也郁闷,因为我是学财务的,造假太不应该了,但是拿不到毕业证,怎么找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林新奇表示,目前大学生的实习状况不平衡,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找到满意的实习单位。“现在一些学校把实习责任完全推给了学生。其实实习单位不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因为一些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就只能造假。”

  本次调查发现,尽管46.9%的人明确反对大学生实习经历造假,但也有31.7%的人表示这种现象可以“理解”。

  段先生在找工作时发现,他实实在在说自己没有实习过,几乎所有单位都把他拒之门外。“不得已我只能造假说自己实习过几个月,结果成功了!我感觉,造假是学校、社会在逼着我们这样做,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游戏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46.2%的人认为大学生实习经历造假的原因是“受社会造假风气影响”;还有24.8%的人认为原因是“法不责众,跟风造假”。

  其他造假原因还包括:为了丰富求职简历(46.9%);实习单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42.8%);实习期和考研准备冲突(30.9%);不想参加实习,只好造假(26.4%);为了奖学金(16.1%)等。


  55.9%的人建议保障学生自由实习的权利,别强制

  民意中国网一名网友留言说,1998年我们班40人在小浪底工地实习,共计30天。白天,同学们自觉上工地,想尽一切办法多看一些,多问一些;晚上,听专家报告,每个人都记了很厚的笔记。在互相学习实习报告时,我记得有个同学写的是小浪底与爱国主义。每每想起,感慨不已!现在我是一名高校教师,对现在学生的实习情况感觉很痛心。我觉得是大环境的影响冲垮了象牙塔的围墙。谁不想回到我们当年那个有理想的年代?

  大学生实习经历造假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调查中,75.4%的人认为会导致“学生得不到锻炼,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更严重”; 68.1%的人认为会导致“学生养成造假恶习,加剧社会诚信危机”; 64.6%的人认为会导致“实习走过场,实习鉴定成为一纸空文”。另有48.6%的人认为大学生实习经历造假是缺乏底线的表现。

  近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王虹翔教授,在接受《渤海早报》采访时指出,实习经历造假比个别教授的学术论文造假更可怕,从表面上看,实习报告造假是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而出的“下策”,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是为了参与社会竞争“不得已而为之”。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造假可以过关”、“应付糊弄也无大碍”的印象,影响将来走入社会诚实地对待工作和同事。

  天津某服装公司负责招聘的王女士表示,她在招聘中就遇到过大学生实习经历造假的情况。“有一个大学生说自己以前做过助理类的工作,结果交给他的任务总是完不成,老板很着急,立刻辞掉了,这样对他自己和公司都是损失。他走了我们还得再招人,既耽误时间又耗费精力。”王女士建议,大学生在应聘时应该实事求是,否则即使能获得职位,没有能力也干不了。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学生颉柯,大四暑假时在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实习了一个月。这个实习单位是学院给联系的,实习的内容与专业所学直接有关。“我们在学校学的主要是理论课程,到了实习单位以后,才真正知道技术工人如何修飞机,感受很不一样,实习的收获很大。”

  调查显示,73.7%的人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去实习。

  林新奇认为,实习应该由学校统一组织,或者是教育部门统一分配,而且应作为大学生的必修环节。大学校园里学到的理论多实践少,实习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政府应该给予政策的支持,将大学生实习纳入教育环节,可以把这方面的支出作为财政投入,调动学校的积极性。

  如何杜绝大学生实习经历造假现象?70.7%的人建议“学校设法联系更多实习机会,供学生选择”; 55.9%的人建议“保障学生自由实习的权利,学校不应强制实习”; 46.2%的人建议“用人单位不接收有造假行为的求职者”; 45%的人认为要“严惩实习造假行为”; 43.4%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树立绝不造假的观念”。


 

 


—— 信息源自:中国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