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奖罚制度不适用于教育

--------------------------------------------------------------------------------
点击次数:2416  发布时间:2011-11-12 6:50:34

 

奖罚制度不适用于教育
   长江日报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六中被曝有班级实行奖罚制度,违规违纪的学生会被罚款,罚金将用来奖励学习进步者。如写不完作业、考试作弊、上课吃口香糖等行为都会处以五毛到数百元不等的罚款,其中作弊被罚200元。此举惹来家长争议,校长称学校将会对此进行调查。(11月10日《齐鲁晚报》)

从绿领巾、红校服、三色本,及至罚款后进用于奖励先进的做法,教育上的荒唐,最近有愈演愈烈之势。只不过,相比于其他行为,惩劣奖优的本质正当性,很容易被形式上的“合理性”所掩盖。

罚后奖先是管理学上的基本手法,并不鲜见,可谓有管理必有奖惩。即使是学生管理,同样有这样的办法,比如给学习优秀的学生发奖状,给表现不好的学生以批评、提醒,这都合情合理,但将之演化成以金钱作为“载体”,奖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学生没有什么经济能力。其罚款从何而来?如果是生活费中克扣,那么等于是对其身体健康不负责任;如果是从家长的手中所获,出于对家长的惧怕,孩子就可能会撒谎,甚至偷盗都有可能,惩治的结果岂不是弄巧成拙?对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来说,他手中有充足的零花钱,小小的罚款对他根本不形成影响,甚至产生一种“大不了罚钱”的心态,但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情况可能变得复杂。

事实上,这样的治理危机在现实中随处可见。比如有的地方为了整治行人违章,或实施高额的罚款,结果并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仅仅依靠“要我做”的外力强迫,很难实现“我要做”的转变。

客观地说,用金钱对孩子进行激励是一种办法。比如在国外,有的家长会给做家务的孩子一定的报酬,这既是培养其商业意识的需要,更多是体现对其劳动的尊重。但你无法想象会有一所学校,会对学生实行罚款来激发他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情况对于家长和社会,甚至教育本身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从本质上讲,这是教育懒政的一种表现。将本属于教师的引导之责,帮助之义,变成了用金钱去逼迫,去诱导。这跟实施体罚在性质上如出一辙,以肉体的疼痛换来灵魂的疼痛,一个以是金钱的惩戒激发内心的麻木,这令人无比忧虑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