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讨:“绿领巾”刺痛了谁贵州网
近日,西安市某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学校还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的外地学校的做法。
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确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相关部门叫停。
“绿领巾”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当下教育“冷暴力”的反思。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惩罚”,常见的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等。据一项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
相对于体罚给孩子造成的身体伤害,“冷暴力”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更不容易被发现,同时也更难恢复。
北京万通汽修学校资深教育专家李教授指出:“教育‘冷暴力’的出现与一些老师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对于许多老师而言,他们在用挖苦、戴‘绿领巾’方式教育孩子时,可能并没有恶意,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另外,社会的冷漠与缺乏爱心也可能传导到老师身上,所以导致教育‘冷暴力’出现。”
相对于冷暴力,教育更需要爱,作为北方地区好口碑职业教育院校,北京万通汽修学校在整个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一直秉承“爱与责任”的宗旨,努力做到让家长放心,让老师满意。学校不仅不断完善设施设备,还积极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老师的职业素养,定期给老师们办学习培训班,帮他们分析、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让万通老师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
学校老师还将爱与责任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每天早上,北京万通的老师们起得很早,和同学们一起跑步运动;每天晚上,他们还要熬夜查寝,保证每个学生都安全入睡。他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备课,保证自己所上的每一节课的质量,老师们不仅做到知识的优良传递,更把用关爱和鼓励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让每个北京万通学子在万通度过每一天都充实快乐、有意义、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