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需要有 跨界思考
要做好职业教育这篇大文章,必须用跨界的思考来谋划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要求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企业转,这些都是对职业教育的跨界思考。
根植于产业的沃土,职业教育才能找到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业兴则职教兴,产业提升则职教提升,近年来新兴行业如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带动了职业教育相应专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机电加工产业的数控加工技术进步,则带动了传统的车、铣、铇、磨专业提升为数控加工专业。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有之意。学校企业相互跨界,衍生出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厂办校、校办厂、校厂联合等都是职业学校和企业跨界合作的探索领域。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企业也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中来。
在现今经济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确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专业来自企业的职业岗位,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理应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德国职业教育中,专业有时是直接称为“职业”的,所以职业学校的专业必须对接企业的岗位和职业,才能使专业的实质内涵和企业的职业岗位实现跨界融通。
在职业学校的课程开发中,职业标准作为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使用。职业标准反映了一个行业对所属同类企业中,某一个职业胜任资格的能力化描述,职业学校要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所用的课程教材就必须以职业标准为基本准则。
把教学和生产做跨界过程再现,实际上是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位,以任务和行动为特征的企业生产过程决定了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任务引领和行动导向的,这体现了“做中学”和“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基本策略,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企业岗位胜任力的培养。
通过“五个对接”实现“五个跨界”,使得职业和教育的跨界有了实质性的“锚接点”,这种稳固的体系化结构将带给职业教育深刻的内涵发展和强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