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潘公凯:谁说艺术不用教育?成功不能只看一时

--------------------------------------------------------------------------------
点击次数:28776  发布时间:2011-11-4 5:54:26

 

潘公凯:谁说艺术不用教育?成功不能只看一时
搜狐财经
    搜狐财经:作为国画大家,很少有人能像您这样,在传统绘画方面拥有如此成就以后,还能调动起对当代艺术的热情,您是如何做到的?

  潘公凯:其实,我对当代艺术的关心和对传统艺术的关心是等量的,只不过以前没有太多时间去做类似的尝试。以前大家只看到我是美院的院长,看不到我的画,从06年起做了几个展览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潘公凯也能画画,知道潘公凯是画家,最近做装置,大家又觉得潘公凯做装置艺术很奇怪,其实我对装置作品的思考,包括一些最初理念的形成是在90年代初,那个时候在各大美院里面都还没有太多人关注装置艺术,可我其实是很早就在关注了。

  搜狐财经: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您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有没有身份上的考虑?

  潘公凯:没有考虑,以院长的身份现在是不用做作品的。现在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很多西方美术学院的院长都不是搞艺术出身的,有的是搞财经的,有的是搞其他的,不像以前的院长,很专业,都是大艺术家,现在的院长越来越像一级行政领导,是管理者。

  搜狐财经:搞财经的人去做美术学院的院长?

  潘公凯:是的,因为他会筹钱,这个特别重要,现在在西方,大学里主要的正院长基本上就是弄钱的,哪个学校有钱哪个发展就快。

  搜狐财经:现在的市场上,好卖的作品往往不是出自于受过正规学院制教育的艺术家之手,有人因此质疑学院制的艺术教育,认为艺术教育应该更加市场化,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呢?

  潘公凯:这种情况在古今中外都出现过,在西方,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不是美院出身,在中国,黄宾虹等一批大艺术家也都不是美院出身的,但是这与正常的美术学院教育并不矛盾。美术学院的办学目的是在于培养出大量的艺术从业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校的系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走上专业道路的必要过程。我并不否认,永远都会有少数颇具天赋的艺术家,没有学校的帮助也能画得很好,可是并不能因此就说学校的教育是错误的,甚至是不必要的。爱因斯坦就不是物理系毕业的,我们能说因此就不该有物理系吗?况且据我所知,现在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成功艺术家都是从艺术类院校毕业的,尤其是中央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很有希望的年轻艺术家。

  搜狐财经:艺术家需要教育,您是否认为现在国内的收藏家也需要艺术教育呢?

  潘公凯:国内的收藏家队伍正在形成,虽然市场已经非常火爆了,但是收藏家队伍的成长比市场成长的速度慢了一些。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初期往往也充满了曲折,比如说会上当受骗,会买错或者买砸,会因为缺乏经验和知识而赔钱,这些挫折都会影响到收藏家队伍成长的速度和规模。但是从大的趋势来看,收藏家会越来越多,想做收藏、想进入收藏这个圈子的人也会更多,这些人都需要经历从完全不了解到了解的过程,都需要慢慢地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都需要多听有经验的人的意见,多接触艺术品,多思考,慢慢地才能营造起艺术品收藏的氛围,艺术收藏市场才会有真正的影响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收藏力量是比较弱的,确实是比较弱的。

  搜狐财经:西方人是否比我们更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他们关注的是我们的艺术还是我们的市场?

  潘公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和国外的收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度都很高,欧美的收藏家最初全部收藏的都是传统的架上绘画作品,慢慢才开始转移到当代艺术中来,中国的收藏家现在也正在走这条路,对古典的、传统意义的艺术作品更青睐,但是我相信,慢慢地,他们的兴趣点也会转移到当代艺术中来,转移到那些看起来不太像艺术品的艺术作品中来(笑)。至于是关注艺术还是关注市场,我认为两方面都有——既是热爱艺术,也想投资获益。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想把艺术收藏当作投资来对待,尤其是现在热钱比较多,大家都认为艺术品是一种稳健的投资产品,与其他的投资相比,艺术品只要不买错,不买假,基本上是不会赔本的。就算艺术品本身不涨价,至少它的价格一直在,不会一下就跌到没有了。

  搜狐财经:作为一位艺术教育家,同时也是以为传统水墨大家,在您看来,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什么?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文化精髓?

  潘公凯:我们说中国文化、东方文化,或者西方文化、美国文化,全都是一些很大的概念,往往无法用简单的几句话来界定。比如说,如果我问美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也很难用简单的定义来诠释。很早以前,西方所能理解的东方文化是通过一些符号化的图形来传递的,比如太极、八卦,这些图形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用得最多。外国人一看,就觉得是中国的;后来是《易经》,是中国功夫;再后来发展到孔子、老子,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接下来是什么?文化更深层的意向和表达是什么?不仅他们不知道,我们自己也未必知道。在这次威尼斯双年中,我认为彭锋提出的味道概念就是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且这次的研究比以往的研究要更深入,表达方式也更新颖,更具有地域的文化特征,要知道,在香料的使用上,东方比西方早很多,彭锋很敏感,抓住了这个特征,味道作为表现符号,确实比八卦和太极图要深入很多。

  搜狐财经:您曾说过,当老师时间长了就会明白,看一个人成功与否不能看一时。这句话是否也同样适用于那些今天活跃在市场上的艺术家?

  潘公凯:在一个学生刚毕业的时候,他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往往是看不出来的。但是话说回来,也不是完全看不出来。有很多学生一辈子最好的那张画就是他的本科毕业创作,一张画有点儿名气了,以后却不画了,或者越画越差了,这种情况是很多的。也有一些学生,毕业的时候可能并不出色,到了40岁以后却画得不错,50岁以后画得更好。如此看来,艺术家的成长历程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给他们算命,在二十岁、三十岁的时候,就看出他们一生的发展方向。所以,在美术史评论方面,我们一般都要等这个艺术家把一生的道路都走完了,才能为他盖棺材定论,不看到最终的结果,没有人敢把话说死。比如齐白石和黄宾虹,现在看来都是毫无疑义的大师,但是在他几十岁的时候,没有人敢评定他们的艺术地位。

  在收藏过程中,也会遇到这种判定的障碍,在这种时候,运气和眼光都很重要,比如一个收藏家,收藏一百张作品,其中30张最后都证明是收藏对了,这个比例已经高得不得了了,说明他很有收藏的天赋。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