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南京高工被抄袭续:清华硕士学位被撤 导师停招两年

--------------------------------------------------------------------------------
点击次数:3300  发布时间:2011-10-26 7:02:14

 

南京高工被抄袭续:清华硕士学位被撤 导师停招两年现代快报
    今年6月12日,快报A6版以《南京高工:清华师生抄我论文》为题,报道了江苏省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潘晓春指称自己论文被清华师生抄袭一事,当时清华校方回应6月底将给出调查结果,不过这个结果却迟到了几个月。

昨天,潘晓春收到了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在10月19日发出的回信,信内明确确认学生“孟昌波论文抄袭构成学术不端”,校方决定撤销其硕士学位,而对于孟昌波的导师马吉明,清华认为其“负有失察责任”,除被通报批评外,还被暂停两年硕士招生资格。

□快报记者 张瑜

当事学生:硕士学位被撤

相关导师:暂停招生两年

昨天上午,刚从外地出差返回南京的潘晓春收到了一封函件,打开一看后,发现是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寄来的,他长舒了一口气。“我等了那么久,总算有结果了。”潘晓春说,“而且是我想要的结果。”

今年3月初,潘晓春给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写了一封举报信,反映清华大学水利系孟昌波、马吉明的文章《风资源评估改进方法的研究》(刊载于2010年12月出版的《水力发电学报》)及其同名硕士论文涉嫌抄袭,内容与潘晓春本人于2007年10月发表在《现代电力》上的《基于矩函数的风速概率分布参数估计方法》核心内容高度相似。

随后,潘晓春为了维权,多次联系论文作者孟昌波及其导师马吉明,希望对方能给予答复,同时也希望清华大学能给个说法。随后,清华大学组成了专家组,开始对潘晓春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表示在6月底给予答复。

但6月底,潘晓春却没能得到确切回复,他只得耐心等待。直到昨天上午,从外地出差归来的潘晓春终于等来结果。清华大学的回信中这些写道:“孟昌波论文抄袭构成学术不端。”而根据这个调查结果,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审议后,决定撤销水利系毕业生孟昌波工学硕士学位。

而回信中,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也表示,孟昌波的导师马吉明对于学生论文抄袭一事不知情,“负有失察责任”,经清华大学校务会讨论,决定对马吉明在水利系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给予马吉明“暂停一年绩效奖”的处罚。而除此之外,校方还暂停马吉明的研究生招生资格两年。

南京高工:基本满意

清华方面:不便接受采访

“其实呢,我觉得本来这事没那么复杂的,可没想到会拖了大半年呢!”潘晓春感慨说。为了维权,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在这件事上,为此他的妻子多次抱怨,而他所供职的单位也认为他不该继续下去。“我坚持了,最终有了结果。”潘晓春说,这是最让他欣慰的。

尽管这个结果迟到了好几个月,可潘晓春还是对清华大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处理这件事上有点拖拉,但还算公平,他们没偏袒自己的学生和老师。”潘晓春说,尤其是在与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联系时,对方的态度一直不错。当然,潘晓春也直言对这个结果他是“基本满意”,原因就是还有些后续事宜没办好。

“校方确认构成学术不端,我就满意了,但我还是希望清华大学能进一步做好剩下的一些事情。”潘晓春说 ,比如抄袭他论文的论文还在网络电子数据里能被查询到,他希望校方能尽量联系有关方面,将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孟昌波的硕士论文撤销,与此同时,孟昌波、马吉明师生联合署名发表在《水力发电学报》上的电子数据资料也一并撤销,如果做到这样,潘晓春才表示真正的满意。

对于孟昌波硕士学位被撤销,潘晓春也表示比较惋惜。“我也理解,很多学生为了拿到学位要做论文也不容易,但是我觉得搞科研还是得踏踏实实,做学问是要认真严谨的,我希望这件事能让大家引以为戒。”他说。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人员称不方便接受采访。记者也仍然未能联系到孟昌波及其导师马吉明。

回顾

“抄袭门”维权始末

●今年2月,潘晓春无意中发现自己的论文被抄袭,他辗转找到孟昌波、马吉明的电子邮箱地址,给师生俩写邮件。

●2月下旬,论文第一作者孟昌波也给潘晓春发来邮件回复,从“关于时间”、“思想形成过程”、“数学拟合过程”、“关于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做出解释,称自己的论文“不可能存在抄袭”。不过,潘晓春认为他的解释根本站不住脚,他随后给孟昌波回复,并逐一反驳。

●在与当事人沟通无果后,潘晓春开始联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尽管对方也积极表态会严查,但却迟迟没给他结果。于是,潘晓春和同事们商量把“抄袭门”发到网上,潘晓春开微博、写博客、论坛发帖,以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5月6日,在潘晓春向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举报两个月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初步表态,称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构成,但要到6月底开会才能给出处理结果。随后,潘晓春就陷入等待中。

●6月底,校方没有给出最终结果,随后又赶上学校放暑假,再到暑期开学,这件事再次被提上讨论日程。

●10月19日,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给潘晓春发函,名为“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关于孟昌波论文抄袭问题给潘晓春的回信”,这封回信也就标志着潘晓春曲折维权路最终画上句号。


 

 


—— 信息源自:现代快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