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府西街小学20日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研讨活动。在当日下午举行的素质教育校长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知名小学校长汇集一堂,结合各校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在校园文化、课程设置、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发展素质教育,首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南京游府西街小学校长万代红表示,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学校矢志不渝地探索素质教育。20多年来,学校坚持“不仅为学生六年着想,还要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理念,把学校建设成“学习乐园、文明校园、生活家园”,以“适性教育”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助理金亮在论坛上表示,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理想追求,帮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学校已经建立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科技探索、学科扩充等4大类16门特色校本课程,把自主探究精神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南京夫子庙小学校长冯爱东表示,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夫子”命名的小学,近年来,学校把孔子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代世界潮流、中国现代教育实践相结合,从“亲仁、尚礼、志学、善艺”四个方面倾心尽力地践行孔子教育智慧,创新素质教育的实践,形成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特色学校文化,最终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快乐成长。
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学校校长丁国元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学校不断拓展完善科技、书法、信息等特色课程,海模、建模、航模等实践探索类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最核心的课程改革阶段。”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在论坛上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各地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都有了大幅提高,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实践看,只有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教学的所有环节,建立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造力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