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教评论:“绿领巾”灼伤孩子幼小心灵

--------------------------------------------------------------------------------
点击次数:2242  发布时间:2011-10-21 5:10:33

 

     胸前飘动的红领巾是孩子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但是日前西安市某小学那些老师眼中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却被迫戴上“绿领巾”。这种所谓的教育“创意”被学校解释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但家长和学生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歧视和伤害:家长们尴尬,而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绿领巾”装进书包里。

  红领巾是什么?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说:“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佩戴红领巾是严肃而庄严的事情,用“绿领巾”作为后进学生的标志,既不符合《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又给孩子贴上了“差生”的标签,它非但达不到激励上进的效果,反而严重灼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实际上,“绿领巾”是变相给学生分类、排队。在素质教育实施并不断取得成效的今天,“绿领巾”事件值得高度警惕,应坚决抵制。

  古人都明白“有教无类”的道理,不论贫富、智愚,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获得提升。但在少数学校、少数教师那里,功利主义已经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它时不时以各种面孔出现,诸如“五道杠”、测智商、按成绩排座之类把学生划分三六九等的做法,像鞭子一样抽打和伤害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童年的噩梦。殊不知,基础教育不是竞技比赛,可以立马分出个一二三,可以忽略甚至放弃那些无法适应“竞技”标准的孩子。狭隘的人才观念和急功近利的教育观早已被时代摒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哪里?要把目光放在学生幸福成长和国家发展的视野中去审视教师责任,从而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

  当然,我们也不必把指责和愤怒都指向教师,很显然,引导或者逼着教师耍“小聪明”,根子出在评价机制上。换句话说,社会上某些浮躁的功利主义渗透到教育领域中,并“绑架”了某些学校和教师。这让他们变得头脑简单,以灼伤学生心灵的方式,换取升学率,换得个人和学校的“荣誉”。我们是不是该扪心自问,是什么力量裹挟着社会、家庭、学校挤向一个窄胡同?又是什么力量让大家形成了挤压孩子的合力?

  虽然佩戴“绿领巾”的做法被紧急叫停了,但对教育者而言,这是一次沉重的教训。教育需要创新,但所有的教育都不是一次可逆的实验。毕竟,对孩子的伤害不会随着“绿领巾”的回收被抚平。现在,重要的是如何用爱来抚慰那些幼小的心灵。

  仅仅收回“绿领巾”和向家长乃至社会解释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反思自己的所谓“教学创新”、办学的理念乃至法律观念等,并组织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诚恳地寻找补救的方式。

  教育是一种爱的相遇,进入怎样的学校和遇到什么样的教师,对孩子来说是偶然的。我们不期望人人遇到完美教师,但期待着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都能够有一个开心的童年时光。我们也期待,各级学校、教师都能按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真正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张树伟)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