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大路能留学?如今在北京等大城市,国际化教育已经成为准主流,孩子出国留学的道路可谓四通八达。以中学生为例,既可以直接出国念高中,也可以边读国内高中,边准备托福、雅思、SAT考试,或是直接转到国际高中去就读。仅仅一个国际高中,既有公立的,也有民办的,有走读的,也有寄宿的,细化到课程的名目和概念,更是五花八门。按说,选择多了是件好事,但面对如此之多的项目,家长们反而没了主意。想走国际化,哪条路更保险?
国际化教育有点儿“乱”
已经过去大半的2011年,国际班、国际高中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办学机构不仅有新东方国际高中这样的民办校,北京一线的示范高中也纷纷涉足其中。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范围内此类项目至少有300到400个,仅北京就有不下40个。因为名目太多,办学质量优劣又没有统一标准,家长们犹如雾里看花,想选择更不知道从何入手。
作为业内人士,新东方国际高中(北京)校长王鹏认为,“办学机构遍地开花,说明学生和家长对国际班、国际高中的认可。新东方国际高中今年的生源质量比去年更好,也是一个佐证。但是,国际化教育发展太快了,确实有点儿乱。”这种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意增项,比如有的学校原本只做加拿大国际课程的项目,突然间就冒出了美国AP课程方向;二是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比较混乱,办学机构各自为政,至今还没有哪个得到了行业内的普遍认同和信服。还有,就是师资构成和配比也没有公认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和家长都陷入“选择性障碍”,他们总是在不同学校、不同体系之间犹豫、徘徊,各校之间的生源流动也成了家常便饭。
在王鹏校长看来,与混乱局面伴生的,是几大“怪”现象。首先,学AP课程成了时尚。好像不开AP课、不学AP课,就“OUT”了,以至于针对高中生的国际项目直接冒出了AP班。其实,AP本身并不是高中文凭,如果没有基本的高中文凭课程,学校直接办个AP班,就像高中三年只学托福一样滑稽。更何况,即使在美国本土,也只有准备冲击美国TOP30的顶尖学生才会考AP。对于国内学生来说,如果没有80%以上考入美国TOP30院校的把握,花费大量时间学AP根本没有用。换句话说,如果托福考不到100分以上,即使AP门门都考5分,仍然等于0。所以,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首要任务还是踏踏实实地考好托福和SAT,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其次,有些国际高中、国际班大搞“快乐教育”。我们可以算笔账,从高一入校算起到递交留学申请,满打满算只有不到两年半。这么短的时间,学生既要完成高中的课程体系,又要考托福、SAT,还要有美国院校要求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如果准备申请TOP30的大学,至少还要拿到3门AP 5分。所以,国际高中可以搞素质教育,但一味“快乐”肯定没戏!实际上,美国本土的高中生也不“快乐”。
对号入座选对“跳板”
对于高中生来说,出国留学的选项虽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直接出国读高中(大学),还是先留在国内过渡?准备在国内过渡的,也无非选择公立校还是民办校,寄宿还是走读,外教还是中教。选项看似复杂、无序,但掌握了一定的标准后,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对号入座,就能找到最适合的“跳板”。
首先,在决定直接出国留学,还是先在国内过渡时,家长应考虑孩子的综合实力。如果孩子性格开朗、爱好广泛,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判断力、独立生活能力和调整适应能力,即使学习成绩不是特别拔尖,直接出国也没问题。但是,如果在某一方面有“硬伤”,一定要先在国内过渡,弥补“短板”后再送出国门。因为,出国留学是面“放大镜”,优势、长处会被放大,短板、劣势也同样会被聚焦。如果孩子有硬伤,特别是沟通能力差、行为习惯差,出国就会成为“死穴”。
其次,选择上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并没有一定之规,但家长首先需要戒除自己的虚荣心。因为,国内公办名校高考的成功经验很难被平移到国际课程。换句话说,深谙应试教育之道的国内名校、名师,未必能适应国外的升学考试和教育特点。最现实的问题是,双语教学对传统公立学校的老师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一味依赖外教,在国际项目中同样行不通。这是因为,目前国内的外教大多只适合教口语,能够用英语讲授数理化等学科课程的寥寥无几。由于外教资源紧缺,有些国际项目还聘用了一些只能在国内短期任教的外教,老师换得像走马灯,加之教材不统一,不同外教的课根本衔接不上。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新东方国际高中的做法是,用年轻、外语好,能适应学科教学的中国老师挑大梁。这些老师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多,代沟不明显,授课方法灵活,很受学生欢迎。
另外,选择寄宿还是走读的标准也非常简单——如果家长有时间、有精力、有教育方法,走读肯定是最佳选择,但只要有一条不具备,就应首先考虑寄宿。而且,对于准备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说,提前适应有压力的集体生活,也是重要的必修课,因此家长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
国际项目不应忽视“中国元素”
国际高中、国际项目要不要保留中国元素?王鹏校长的答案是,不仅要保留,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因为,只有我们特有的东西才能让中国学生在美国依旧保持竞争力。基于这一理念,新东方国际高中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课外活动的设计上,都着意强化中国特色,突出中国学生的优势。
比如说,新东方国际高中没有照搬美国的课程,而是自行设计了适合中国学生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强化语言,包括英语和第二外语,另一方面照常开设语文、政治和历史课,并适当增加数理化的课时,让中国学生在自己擅长的学科上继续保持优势。新学年开始后,学校还为全体学生增加了“中国书法”选修课。对此,有些家长不太理解,反正已经决定出国读书了,为什么还要学这些“用不上”的东西。但事实恰恰相反,在国外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很平常,只有中国学生擅长,而美国学生不会的东西,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又比如说,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上,怎样既能满足美国大学对申请人的要求,又能结合中国国情,新东方国际高中的老师们很是费了一番心思。他们带领学生广泛参与国际组织的各种项目,担任中国调研员,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学会全面、客观、多维度地看待问题。新东方国际高中的学生还有大量参与国际赛事、国际性交流的机会,在中网、亚运会的赛场上,在国际模型博览会的会场上,都活跃着孩子们的身影。通过参与这些高质量的课外活动,学生们提升了能力、展示了才华,与美国名校的标准越来越近。
在学校管理上,新东方国际高中也延续了公立学校的严格管理。新学年,还在学生宿舍加装了手机信号屏蔽器,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严格限制。对此,有些学生和家长也感到不理解:“这不是与美国的宽松管理相悖吗?”对此,王鹏校长解释说,是否采取这些严格的管理措施,学校内部也有过争论。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美国学生很不一样,美国学生从小习惯了自由和规则,能够自制地享受自由,而中国学生从小没有自制力的训练,需要一个过程,马上放开很容易导致混乱。所以,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宽松式管理,该严格的地方一点儿都不能放松,这也是对孩子和他们的家庭负责。他坦诚地说,“孩子们能否顺利与留学目的国对接,出国留学前这最后一站至关重要。因此,新东方国际高中只能成功,容不得一点儿闪失,家长们的选择也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