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湖北孝感云梦县教育局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好习惯

--------------------------------------------------------------------------------
点击次数:2647  发布时间:2011-10-14 17:39:20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教育局局长周晓飞近日有个特殊的“烦恼”:频繁接待省内外中小学校长考察县里的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经验。“我还是讲解员,这学期来参观学习的人尤其多,真是个幸福的烦恼。”周晓飞的脸上挂着笑容。

  云梦县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是湖北省人口密度最大、面积最小的县。近年来,为办好农村教育,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云梦县没有直接从硬件上下手,而是实施“软着陆”战略,紧紧抓住学生习惯养成和高效课堂整合,探索一条由内涵发展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优秀是一种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而好习惯需要慢慢养成然后成为自觉。”周晓飞说,云梦县的习惯养成教育引起了省内外教育界的关注,近20个县市上万人次来当地“取经”。

  2006年,云梦县教育局在全县选定县一中、实验中学、义堂中学等12所中小学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七个一分钟”习惯,即家务劳动一分钟,写日记一分钟,唱歌一分钟,踏步一分钟,读名著一分钟和演讲一分钟。通过一年的“试水”,试点学校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学生变得懂礼貌了,校风渐渐改善了,家长也满意了。

  之后,云梦县教育局多次专门组织人员下校调研,听取基层校长和教师对习惯养成教育开展情况的反馈,并结合地方实际,不断完善具体内容。如今,云梦县依据中小学生各阶段特点,分别形成了有针对性的习惯养成内容:小学阶段,养成卫生、礼貌、讲普通话、守纪等习惯;初中阶段,养成礼仪、健身、节约等习惯;高中阶段,养成预习、阅读等习惯,力求让每个孩子养成有益于终生的好习惯。

  隔蒲潭中心小学校长黄银东至今仍记得2008年元旦时发生的一件事。元旦前夕,学校组织家校联谊会,演出结束后,家长席里出现了不少学生忙碌的身影:捡废纸,清扫烟头、瓜子皮……家长们的坏习惯,让家长席一片狼藉。孩子们现场给家长“上了一课”,家长们面面相觑。“我当场表扬了自觉参加劳动的学生,对家长的习惯也进行了点评,这件事对大家都会有所触动。”黄银东说。
   
  学生的内涵重在优秀品质养成,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等重要。云梦县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立足课堂,大胆改革传统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指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质疑,现在的课堂越来越有生机。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吴铺中学校长何羽,对自己4年前推出的“圆桌模式”教学改革成竹在胸。

  在吴铺中学七(2)班一节地理课上,记者看到,39名学生被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5至6名学生,课桌拼在一起围成个大圆圈。教师汤李新分发了导学案,学生们便围在一起,或讨论,或阅读,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鲜活的,全然没有以往的严肃与紧张。

  10分钟后,经过一轮的合作、讨论、质疑,每个小组开始推荐代表把所学知识和存在的疑惑,写在小组黑板上。有时候问题刚一提出来,另一个小组就有同学站起来解答。接下来,汤李新对各小组自学情况进行简单评价后,开始解答释疑,讲授新课。随后,课堂又交给了学生:做导学案上的课堂自测题,小组自查、纠错、总结。

  现如今,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式各异的高效课堂探索,正在云梦县各中小学落地生根:曾店学区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预习导学、展示交流、当堂训练、作业改错、复习辅导、课堂小结”六环节教学模式;义堂镇恒新学校扎实开展校本研究,让一切有利于改革的闪光点在课堂放大,用草根式理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云梦县还通过不设讲台、学生相向而坐、多面黑板演排等富有特色的方式,构建了“面向全体、自主探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很多学校的教师反映,学生学习兴趣浓了,成绩有了大幅提高。

  “学生具备了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喜欢,社会悦纳,个人也必定会有好前程。云梦教育做到了这一点,就是成功。”周晓飞说。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