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档案:王兰兰,东港市前阳镇政府信访科员,兼管妇女工作。2005年入党,2008年大学毕业后成为我省首批大学生“村官”。曾荣获“辽宁省优秀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等荣誉。今年,当选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从一名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村里的“村官”,再到镇政府的干部。毕业3年的王兰兰在不同角色转换中体验着同样的快乐。
“2008年大学毕业时,正赶上国际金融危机,找工作特别难。这时省里推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我家也是农村的,就想着何必要去大城市,为家乡人做点事不也挺好。就这样报了名,顺利地回到家乡当起‘村官’。”王兰兰的做法在当时还显得有些另类。
“起初我也和家里人闹过别扭,他们总说,念了这么些年书终于考进了城里的大学,毕业后咋又回来了。”可王兰兰并没有让步,回到农村后,她干科普、搞调研、做培训,日子过得异常充实。“家里人看见我在农村干得这么起劲,而且发展得也很好,他们也就都理解了。”
“其实这几年,整个社会观念和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都在改变,不是去了大城市就一定有出息,回农村就一定没发展。现在省里给我们大学毕业生制定了选聘‘村官’计划、选调生招录政策和‘三支一扶’计划,到了基层还有助学金减免和考研加分等优惠。大学生去基层渠道更多了,发展空间更大了。”
由于当“村官”期间表现出色,去年王兰兰成功考上了镇政府的选调生,成为重点培养的年轻后备干部。如今她每天都干劲十足,信访、司法、妇女,每一项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活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前几天刚帮助镇上的一位贫困残疾人联系了一份工作,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我真的很快乐。”王兰兰笑呵呵地说。
记者感言:近年来,我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转变了择业观念,下到基层,在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老一辈人心中的标志性口号重新在我省新一代年轻人中间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