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湖北高校初试学分制收费 学费与教育资源占用配比

--------------------------------------------------------------------------------
点击次数:2913  发布时间:2011-9-22 7:36:54

 

  按学分制收费在湖北“破冰”了。随着今年秋季开学,武汉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正式按学分收费。上大学,从按学年收学费到按学分收费,是向钱看,还是给学生更多自主权?是大学市场化,还是大学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是否会加重学生学费负担?该如何对待随之而来的提前毕业族、校漂族?授课教师又面临怎样的压力?带着诸多疑问,本报记者深入湖北高校了解学生选课实情,采访高校教务部负责人,探寻专家看法。本期纵深希望为大家客观展示学分制收费改革初体验。

  9月1号上午10点,伴随着选课系统的正式开放,一场被武汉大学学生戏称为“考验人品”的激烈角逐随即拉开帷幕。许多学生紧张地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地盯着选课系统,不停地按F5键刷新,期盼能早点进入系统选上自己喜欢的课。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武汉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在湖北高校率先实行学分制收费。实行按学分收费改革后,高校本科将成为弹性学制,由高校自行确定本科学习的修习年限范围,即现在的大学生可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自由选择完成大学学业的时间。

  有人认为,这一举措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向现代大学制度迈进了一步,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重大突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有人认为,大学按学分收费是向钱看,会冲击教学质量,实施的困难也不容小视。

  学分制收费,标准怎么定?按学分收费,究竟是将大学进一步推向市场,还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如何念好高校按学分收费的“真经”?

    学习自主权扩大了

  实行按学分收费后,学生将有更大的选科、选课、选师、选时自由度,并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提前或推迟毕业。

  从今秋起,武汉大学正式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方案,学生每选一个学分,就要交100元。为了让自己的钱充分发挥最大效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级学生毛艳芳在选课前,咨询了许多学长学姐,从他们那儿得知哪些课比较有价值、哪些课比较有趣、哪些课得分高,还有选课的注意事项。

  “‘秒课’的那几天,我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选课系统查看自己的选课情况。”令她欣喜的是,她选上了大家梦寐以求的“人体机理趣谈”、“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等比较好的课程。

  “实行按学分收费,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武汉大学教务部部长吴平认为,与传统的学年制收费相比,学分制收费比较灵活,学生选学了多少个学分,就支付多少费用。这也给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高素质人才。

  若按学分收费,学生是否可以自由选择必修课和选修课?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表示,实行按学分收费后,学生将有更大的选科、选课、选师、选时自由度,并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提前或推迟毕业。不仅如此,弹性学制还可以使学生错开毕业时间。

  课程不及格,重修如何收费?据介绍,不及格可免费补考一次。对于补考再不及格,或需要再次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学校可收取学分学费,学分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

  “此项改革,将赋予学生在选课方面更多的自主权。”武汉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黄本笑说,同时该项措施还可鼓励各学院开设更多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课程。若有学生3年就可以将课程修完,再收4年的学费就不公平。按学分收费也可鼓励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学习更多的课程。同时,他认为学分制收费也将给教师带来良性竞争,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我现在的课表,怎一个乱字了得!”武汉大学2010级学生张好雨无奈地说,由于选课竞争,喜欢的专业课被其他学生选完了,他只能选其他课,结果自己课表的时间很冲突,都没有时间选体育课。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梦瑶说,她常听到学弟学妹向高年级学生请教如何选课,他们习惯了高中时期的按课表上课,进入高校后,多数不具备自主选课的能力,不知道选择什么课程才适合自己,学校有必要给出建议。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0级学生郑特就对新的学分制还不太清楚,“只知道学分要和收费挂钩,但具体情况并不知道。”学生们接触的似乎是一种不变的改革。郑特说,他所在班级的课程都是学校排好的,并且“我们已经交了学费,不过,老师说多出来的学费挪到下学期用。”2010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刘正立和杜昊易也有同样的感受:“课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感觉和高中没什么两样;就体育课能自己选。”

  对此,武汉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赵菊珊说,武大去年开始试点学分制收费,新生课程是预排的。学校的出发点是,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大一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大的改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更大程度的“水土不服”。

  “推动这项工作有意义,因为它代表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学分制收费改革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学分制改革的延续和完善。”赵菊珊表示,这一年是试验的一年,要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学分制收费改革的“破冰”,虽有尴尬,但这也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学生教师都有压力了

  学分制撬动了学生的责任感,“逼迫”学生认真学习,“毕竟每节课都要收钱”,也对教师形成了激励和淘汰机制。

  学分制收费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原来的学年学费,分成了专业注册学费和课程学分费两部分,专业注册费报到的时候交,课程学分费则按学分收费,100元一个学分,实质上是引入了经济杠杆。

  “它撬动了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逼迫’他们认真学习,‘毕竟每节课都要收钱’,松懈时心里有所顾虑。”武汉大学的一名教师说。

  吴平介绍,以该校文科专业为例,学生必须修满140个学分才能毕业,按年缴纳学费,每年4500元学费,大学4年需缴纳1.8万元学费。但按学分收费后,该学校每学分收费标准为100元。该学生的专业注册费为(1.8万元-100×140)÷4=1000元。那么,该学生学分制学费总额为1000×4+100×140=1.8万元。“收费方式变了,但总学费没有产生变化。”

  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按照经济学的成本原则,个体占用的资源越多,付出的代价就应越大,“毕业+多修”和4年未完成学业且不及格学分≥37.5分时,就得多交学费。“优秀学生则可以缩短大学学习时间,提前毕业。”赵菊珊说,奖优惩劣的价值趋向在学分制收费改革后更加明朗,“学生一学年内所修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7及以上,下一学年奖励其3个学分的课程学分费;而对于毕业时总平均学分绩点排在全校前1%的学生,学校将返还其全部课程学分费,最少也有上万元。”

  学分制收费实施后,学生选课更自由。然而有教育界人士担心,学分制收费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急于求成心态,谋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学业,盲目追求学习成本最低化,而不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这样会导致学校出现“提前毕业族”、“校漂族”等群体,需引起注意。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梅建新建议,学分制收费采取“小额、多次灵活”的学费缴纳方式,将学分与学费挂钩,使学生切身感受学习成本,认真对待所选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选课的随意性,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然而,对于这一政策,外界普遍认为“老师叫苦学生叫好”。按规定,学生对所选的教师不满意,可申请退课费,再选择该课程的其他任课教师;如果一个班的人数低于一定数量,则会对该教师停课。

  教授选修课“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的武汉大学教授陆保生,深刻地感受到学分制收费的积极压力:“这促使教师更专心地备课,及时更新课堂内容。”武汉大学文学院教师王统尚则担心,这种制度会对教师造成不一样的影响,那些资深的有名望的教师也许会人满为患,而年轻教师的竞争力则相对较弱,会有不小压力,万一没人选课怎么办?选修人数少的课程是否会遭遇停课?

  “学分制收费不仅有助于调节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及各项教学能力,也有助于按照课程进行收支配比核算,有助于按照贡献、能力计算教师教课报酬,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梅建新表示,学分制收费能形成一种激励和淘汰机制,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讲究授课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教学能力差的教师就会因为“生少费寡”而面临待岗乃至下岗的风险。

  按学分收费以后,一些高校会不会借改革之机巧立名目收费,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会不会比以前按学年收费价格更高呢?教师“会不会人为提高挂科率”?有学生对此深表忧虑。

  本来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夹杂了利益和竞争后,似乎使师道尊严、师生关系变了点味道。而我们的教师又真的需要这种方法保持上课的热情和认真吗?学分制收费改革的大环境下,是否要把一切都变得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来评价、来刺激?

  武汉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邓和平说,学分制收费把权力移到作为“消费者”的学生手中,学生便会谨慎选择,对学生学会配置自己的权力大有益处。对于学分制收费的制度支撑这一方面,邓和平认为,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的学习和选课指导等一系列制度是不可缺少的,而在费用问题上,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等将有助于经济困难学生的选课学习。

    制度环境要改善了

  实行学分制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收费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要做好按学分收费的改革,需要高校改变基本的制度环境。

  据了解,按学分收费从2007年即在北京部分高校试点。而从2005年开始,上海、广州等地区高校已经实行按学分收费。全国大多数重点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覆盖了近20个省区。

  早在去年6月,武汉大学就实施了“课程2010”计划,在2010级新生中“模拟”按学分收费。学生在开学后,根据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及个人学习计划,在学校网上系统进行选课。新生第一学期的课程由所在学院(系)预排,在开学一个月内完成确认,然后学校统一预收学费,学期结束后按所选课程统一结算。

  虽然在学费金额上没有增加负担,但对学分制收费办法的出台,不少高校教师和学生仍充满担忧。

  “这会不会给学生造成花钱买学分的想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徐桂菊表示,一方面,修多少学分,交多少钱,学生会否产生“学分是我买的”想法;另一方面,既然可以提前毕业,学生会不会“花钱买学分”达到目的。

  教师被海选,增加了学生自主权,部分教师表示担心:很多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实际操作经验少,学生肯定倾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否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年轻教师绩效越来越差。

  “我们以前上选修课,哪门课老师管得松,好过关,就选哪门课。”李梦瑶说,每个学生都有修学分的压力,他们希望通过最少付出获得最多的学分。若有的教师上课不点名,布置的作业不多,给学生“放水”就及格,当然选该教师课的学生就多。

  她担心,自主选课后,会不会导致一些教师盲目追求业绩,不注重质量,放宽过关条件,有些“混学分”学生会利用这种自主选课权,选择那些把关不严、容易考过的教师,而严厉的教师反而会门可罗雀,倒逼教师迎合“混学分”的学生,降低教学质量,这会不会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吴平表示,学分制收费可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因为选课的学生少,教师就会面临“下岗”的风险。另外,每一个学分都“明码实价”,也可敦促学生认真学习。

  其实,要真正实施“按学分收费”,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学校的教学设计有冲突,怎么办?师资短缺,学生可选的课程不多怎么办?实行学分制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收费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

  有专家提出,做好按学分收费的改革,需要高校改变基本的制度环境,切实建立以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念好改革的“真经”。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