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大学生心理教育成公共课

--------------------------------------------------------------------------------
点击次数:2994  发布时间:2011-9-16 5:45:54

 

    根据教育部网站日前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校应通过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的教学,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这是继今年 3月公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后,教育部又一次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硬指标”。

  背景资料

  教育部接连发文呵护大学生心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了解自我与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课程,应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进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诊治;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并学会调适;了解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等等。

  按照《基本要求》,各高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要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加入教学队伍,鼓励有条件的辅导员参与相应课程教学。此前,在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加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

  现状分析

  大学生性教育依靠网络

  有大学生介绍,当他们遇到性的困惑时,一般不愿去向心理老师或者其他长辈咨询,虽然很少当众讨论,但是内心好奇却是不可避免的,“不少同学都有男女朋友,总不能让我们谈恋爱了还不知道性是咋回事吧。”大学生更倾向于和同学私下交流,越来越多的同学以上网获取性知识作为解决自己困惑的主要方式。

  有学生总结,现在性教育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状况,公共场合遮遮掩掩,社会性信息泛滥,包括网络、广告等大量性信息铺天盖地。随着观念的日趋开放,不少大学生开始在宿舍集体看AV,用手机发一些“荤段子”娱乐,也有不少学生在校外租房,过起同居生活。学生们感觉,大学性教育课可小范围做一些探索,把“度”稍微放开一点。

  现状分析

  交往才是最大心病

  在心理健康课中,恋爱心理和性心理只是这个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虽然外界对性心理纳入课程比较敏感,但部分高校工作人员却感觉这一问题并不是大学生最难逾越的障碍。

  河北师范大学刘毅玮教授介绍,自己接触到的学生中,人际交往几乎成为大学生最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有学生在社团、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与别的宿舍同学关系也不错,就是处理不好与本宿舍同学的关系,搞得自己很苦恼。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由于宿舍成员相对固定,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在所难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室友间产生误会,直至爆发“战争”,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疾病。

  除人际交往外,大学生心理问题还来自情感、学习、就业、适应等方面。根据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可以发现其中规律: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专业、人际交往等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方面;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等问题。

  存在问题

  心理教育我省多为选修课

  目前,在我省绝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课都是作为选修课存在的。石家庄铁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魏文风介绍,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体现在日常教育环节,比如大学生活第一课、个体心理咨询、学生干部队伍心理健康专业辅导以及选修课程《健康心理学》等。此外,心理类学生社团也比较活跃,社员们每天帮助咨询中心预约、接待、举办心理沙龙、心理健康讲座等。

  河北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刘老师介绍,心理健康作为一门选修课,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每年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有2、3千人,大二年级学生报名非常踊跃,除了课程本身外,这与目前大学生需求有很大关系。

  大二女生吴越就举例子说,同宿舍的一位女同学总是跟大家对着干,人家睡觉她熬夜,并经常整出很大动静把大家吵醒,宿舍卫生从来不主动打扫,宿舍用电说好大家平摊她总是故意拖着不买。面对这样一位“室友”,而且还将长达3年同在一个屋檐下,吴越感到很痛苦。

  河北师范大学姚宏伟老师介绍,从整个社会看,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帆风顺,以及独生子女时代造成的幼年缺乏同龄人陪伴等客观因素铸成了今天大学生独有的心理特点。无论是环境适应不良引发的情绪不良,还是人际关系紧张、主观感受压力大带来的情绪障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今天的孩子,在学习之外历练得太少。有些问题之所以在大学期间突然爆发,这与成长过程中家庭对孩子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关注少直接相关,“光重视身体和考试成绩了”。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则形成一个累积过程,姚宏伟说,“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处在升学的过程中,由于心理品质引发的问题到了大学这一开放的教育环境中会更易爆发。”

  存在问题

  师资捉襟见肘

  据了解,目前省内只有河北医科大学开设了面对本科生的心理学辅修公共课。在性心理方面,尚没有听说哪个学校特别提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关专家指出,心理学成为必修课,专业师资缺乏是一大问题,毕竟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省内一所本科院校,每年招生都有几千人,至少需要配备6-7名专业教师,以目前各学校师资水平来看,很难达到这个标准”。再说这些老师如何安置也是一个问题,是安排到相关的院系、还是挂靠到学生处?在发展上,是让他们走教师方向?还是按辅导员待遇?还是走行政?这些问题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关系着心理教师的发展,如果挂靠到院系,老师们就要搞科研,仅仅上这门课程,远远不能解决长期发展。

  对于课程设置,老师们还有自己的担忧,“心理课适合小班教学,因为有很多互动环节,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地体验、感悟、有所收获。但是很多专业课都大班教学了,心理课程小班授课实在是不可能,大班授课老师只能讲一些概念、理论,势必影响授课效果”。眼下最现实的问题是,虽然关于心理学的教材很多,但是很难找出一得心应手的教材,这对老师们来说是非常掣肘的。

  据了解,现在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多是挂靠在高校团委、学生处,成为公共课后,就需要由教务处来安排课时、场地,而现在教育部整体思路是要求高校减少课时,在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又加进心理教育课程,教务处必须好好斟酌。省内某高校教务处负责人介绍,现在教育部要求本科削减课时,给学生留出实践、创新的时间,要保证教学质量,专业课是不能轻易删减的,只能先从公共课上动刀,现在又要加课时,总量又不能突破,只能再压缩其他公共课,给心理教育让路。

  对于即将全面铺开的心理课,一些专家建议,不能因为时间紧迫就放松了对教师的要求,必须选择那些有专业背景和实战经验的教师,如果条件允许,实行小班化教学,这样才能达到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

 


—— 信息源自:燕赵都市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