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学在平乡当地颇有名气。很多家长都以孩子在这所学校就学为荣。据介绍,该校原是县直中学,规模很小,只有4个教学班。2005年,新建了一栋教学楼,改建为小学。至今,明德小学拥有1420名小学生。
近年来,由于学校硬件设施需要不断完善,学校有限资金都用到基本建设中去了,没有力量再添置体育器材。平乡县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源地,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开展梅花拳项目,取得了不俗成绩。
不过,梅花拳毕竟不能完全替代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打拳之余,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体操,或者涌到校园内仅有的几个乒乓球案台前,轮流较量。所谓球案,只是砖头垒砌,水泥铺面。
多年没有举办过运动会
下课了,孩子们纷纷从教室里跑到校园,追逐嬉戏,或三三两两做游戏,校园立即欢腾起来。很难想像,这所规模不小的小学校,没有举办过像样的校园运动会。
没有宽阔的操场,没有像样的器材,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能保证体育课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谈及此,校长杨培华也在发愁。6年来,他们至今仍受到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足的困扰。虽然有这么多孩子,但体育就是这么过来的。
在孩子们眼里,上体育课就是梅花拳,练体操,“自由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跑步项目,由于场地所限也成了奢望。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孩子们甚至都不清楚真正的“跑道”是什么样儿。
体育教师来了却“无米下锅”
面对这种境况,经过积极争取,今年教育局给他们调来了一名专业体育教师。“老师有了,却没有匹配的体育器材。”杨培华说,即便是学校极具地方特色的梅花拳传统项目,在刀剑(竹木材质)等器械方面也有不足。
记者了解到,由于体育器材捉襟见肘,有限的体育课效果很不理想。没有跳绳、毽子、跳高架、海绵包;没有平梯、秒表、垒球、拔河绳……“没有这些基本的器材,单双杠、跳远跳高、少年篮球、排球等等,体育课中难觅踪影。孩子们太需要这些体育设施了。”
“孩子文化成绩确实不错,但问到体育却无兴趣,玩来玩去就是那么几样。”说起学校里的体育课,家长赵先生一脸不满意,说到底,孩子身体茁壮成长还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