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构建15年扶困助学体系 南京教育迈向“人人优学”

--------------------------------------------------------------------------------
点击次数:2827  发布时间:2011-9-8 6:13:33

 

    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届时,将翻开南京新五年发展的绚丽篇章。

    为了迎接新一届党代会,金陵晚报即日起推出专栏“迎接市十三次党代会——南京辉煌五年·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告诉你从2006年至今的短短五年,通过各部门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南京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未来我们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可能发生的华丽转身。

    “一把手”感言

    吴晓茅(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今天的民生质量和明天的民族质量,应该永远是我们工作和奋斗的目标。只有这样去思考你才知道,我们政府职能部门手中有限的资源应该如何配置,重点工作要抓什么。

    政府要照顾弱势 也要面向所有

    政府手中握有的公器,其实就是资源配置的作用。我们的人、财、物、时间、空间,怎么使用?在资源配置上必须有个原则,首先是关注弱势群体,其次是关注所有人。

    一说“关注所有人”,就会有人提出质疑:你为什么不做雪中送炭的事,要做锦上添花的事?但是政府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资源的配置要让所有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

    正因为如此,全世界的国家都在搞义务教育,腰缠亿贯和身无分文的人同等享受,并没有说收入达到多少,你接受义务教育就必须要交钱。

    政府只顾弱势、放弃全体;或只顾全体、放弃弱势,两者都不对。

    通过“人人优学” 实现社会阶层流动

    教育从民生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让所有人有学上,其次是要让所有人有好学校上。前者是民生基本保障,后者是更关键的一步。

    在今天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结构中的不同阶层总是存在的。正因为不同阶层的存在,我们不能让已形成的阶层成为一种定势,让处在草根阶层的人永远无望向上走。打破原有的格局,形成向上流动的通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

    我们常说:“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

    “以我自己为例,我出身是草根,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我可能早就在家领退休工资了。因为77年恢复高考,我接受了高等教育,才逐步走到今天。所以教育真的是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阶层限制的一个流动通道。”

    如果这个通道仅仅靠“人人有学上”,是不能够实现的,还要“人人有优学”。否则有权有势的人优先享受着优势的教育资源,会固化原有的社会阶层。

    政策制定依据 “助学券”探索12年免费教育

    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南京教育的发展路径是从“人人有学”迈向“人人优学”。

    在“人人有学上”的问题上,重点要关注的是弱势群体。针对这些弱势群体,南京实行了“助学券”制度。

    “助学券”的发放,先从弱势群体开始,逐步惠及更多人;先从义务教育开始,逐步推广到高中和幼儿园。南京逐步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15年政府扶困助学体系,确保包括城乡低保家庭在内的六类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

    在学前阶段,把“助学券”从针对弱势群体,进一步扩展到对所有人;今年又进一步向弱势群体倾斜,除了享受幼儿助学券外,困难家庭幼儿还可享受伙食费定额补助和保育教育费差额补助。这里体现的是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

    “名师课堂”共享优质师资

    在“人人优学”问题上,南京教育通过名师课堂、小班化、才艺拓展计划、星光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来推动。

    谈到优质教育,先谈师资。“名师课堂”通过组织全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推出免费的视频教学辅导节目,让全市的学生都能同等享受优秀的教师资源。从今年开始,“名师课堂”还将全面优化升级,形成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全学段”、各门课程“全覆盖”、服务指导“全方位”的名师助学体系。

    同时,区域内的教师流动、强弱学校的联手,也是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的重要手段。

    从“小班化”升级到“新班额”

    在义务教育阶段,南京实行“小班化”,也是为“优质均衡”打出的一张特色牌。“小班化”以后,每个学生受到的关注度提高,教师也增加了业务提升的时间。政府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投入增加了,教育质量提高了。

    具体实施思路

    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南京将启动以小班化教育试点为基础的“新班额计划”,意味着南京进入全面推广小班化教育的新阶段。实施“新班额计划”,政府要加大投入,教育成本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这些是确保教育质量提高的物质基础。

    谈及南京教育的发展历程,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认为是从“人人有学”迈向“人人优学”的过程。在一系列教育政策出台的背后,是政府对教育民生问题进行的宏观和深层的思考。

 

 


—— 信息源自:龙虎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