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工会工作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
点击次数:34656 发布时间:2011-9-6 6:10:08
社会的和谐是由社会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和内部相互协调而最终达成的美好情景,作为校园的和谐建设又有它的特殊之处,因为高校是传播和发源知识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自由思想的集散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根据克雷格提出的劳动关系模型,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校园的和谐也可以分成这两个概念来讨论:即校园外部的和谐,以及校园内部的和谐。校园外部的和谐主要依靠学校的竞争力,校园内部的和谐主要依靠工会的力量。
中国教育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工作者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学校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作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和谐高校建设之关键在于“人”的建设,这是建设和谐高校的关键,高校工会在这一环节中应起到“润滑剂”和“推动力”的作用。
加大工会的源头参与力度
工会作为和谐校园中教职工和学校之间的“润滑剂”,就有权利代表工会会员来发表看法和建议。由于我国社会对于工会的特殊定位,以及劳动市场的特殊秉性,从制度角度改善工会的产生方式以及工会的活动范围有些不切实际,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工会的自主性和教师群众的代表性呢?其中一个可行的途径便是加大工会在决策层的参与力度,以切实提高高校工会的地位,更好地为广大教师工会会员服务。
我们应该从既往的工会的事后监督调整为事前参与、过程监督、行使并履行教师赋予校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努力实现从源头参与,实现切实维护和保证教职工的利益。比如切实参与到员工工资的确定、评奖评优等,在参与到政策制定的同时还要保证过程监督。与此同时,工会还需要及时了解教职工的需要,与广大会员教师及时沟通看法,同时适时地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教职工的代言人。
当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得到表达,学校得到发展,工会的责任得以执行,这样三方的关系才能得到充分平衡,在平衡中就会孕育和谐并伴随着更深一层次的发展。
大力推进教师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的核心,高校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存在。而工会又是教师自己的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应该为教师的精神和文化的素质建设负责。在开展学校的各项活动过程中,校工会应该明确目的性和广泛性,这样才能充分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是神圣的岗位,是阳光的岗位。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良好传统,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崇高评价,所以对于教师队伍内在修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将大大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时又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是工会组织重要职责和任务之一。对于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德行”的教育和引导应通过更加灵活和多变的途径或手段来进行,同时应大量征集群众的意见,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教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教师的进步和提高是与学校综合水平的提高紧密相连的。校园的和谐建设是以学校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学科竞赛、引进科学研究项目,并且结合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开展活动,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激励政策支持,将会提高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提高工会自身的工作水平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国家的经济、文化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无时无刻不受到世界其他经济体和文化冲击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对校工会的工作是极大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工会所服务的主体在变化和发展着,教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和多元化,对于工会来说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针和政策。在这样一个时期,只有通过工会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为校园和教职工服务,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要求服务于工会的工作者要具有研究并探索、敬业并专业、高效并创新的精神。
观点
当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得到表达,学校得到发展,工会的责任得以执行,这样三方的关系才能得到充分平衡,在平衡中就会孕育和谐并伴随着更深一层次的发展。
—— 信息源自:中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