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空椅子现象”倒逼教育改革步伐

--------------------------------------------------------------------------------
点击次数:2771  发布时间:2011-9-6 6:05:22

 昨天,在杭州新东方培训机构,记者碰到上虞春晖中学女生晨晨(化名)。晨晨今年9月刚上高三,她在上半年有了留学想法。

  “如果继续在这里参加高考,可能能上浙大。但我高一高二暑假分别和妈妈一起去了美国和加拿大,看了很多大学,觉得环境很好,对我很有吸引力。”晨晨说,他们这一届有800多个学生,现在有出国留学意向的有30多个。

  无论是杭州的杭二中、杭外、学军,还是上虞的春晖中学,都是省内数一数二的高级中学,大多想出国留学的学生的成绩也不可谓不优秀。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已经享受着省内甚至国内最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远离亲人孤身一人来到国外求学?如何看待愈来愈普遍的空椅子现象?空椅子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现实?

  【原因分析】

学生:与其在国内读末流大学不如出国留学

  “现在高考难啊,如果你考上的是一个一本比较差的学校或者二本的学校,但和你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却能去很好的美国大学,心理当然会不平衡,我想这点也推进了现在的留学热。”已经在美国读了一年书的学生小D分析认为,在国外读大学有着真材实料,而在国内,读大学很多时候只是为了一个文凭。现在他已经热切地期待着美国的大学了:“我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夏令营,这里大学展示的东西很诱人,给你看本科生在做什么,太空零件啊,生物科技研究啊,让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相对来说,今年刚毕业于温州乐清中学的小金,则是因为高考没发挥好,才考了四百多分,与其在国内能读一个很差的学校,还不如出国留学。小金说,他们这个年级段,每班都差不多有四五个学生出国。

  四年起码100万的费用投入,能“买”到一个相对好的未来吗?对此,小金的回答是:“家里经济能承受,我爸说就当个投资吧。我自己觉得如果认真对待,肯定能学好,总比在国内混日子强。”

家长:出国留学只是想给孩子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如果在国内参加高考,孩子肯定没有机会,如果去国外,还有发展的可能。”在孩子要不要出国留学这一问题上,最为纠结的还是家长,毕竟投入的费用不菲,而且孩子留学能否成才也是个未知数。张先生就是无数家长中的一个,他女儿现在尚在读初中,在分析考虑了无数次后,现在他已经坚定了让女儿去国外读大学的想法,而女儿自己也有这个想法。

  张先生说,女儿偏科,英语特别好,数学等偏理科的科目比较差。高考的得是总分,并不看某一门的分数,如果让女儿在国内参加高考,考个名牌大学基本上没有希望。但如果去国外读大学,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长处进行选择,成功的机会大得多。“如果国内的成才途径能更多元化,而不仅仅是中考、高考这么一条独木桥,能享受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也不想让这么小的孩子独自在外。”

  “现在的留学就是一股杭儿风,家长们就觉得,不花个100万把孩子送出去就对不起孩子!”对于越来越热的留学现象,丁女士则有些不以为然。丁女士的女儿今年刚考上北京的一所二本学校,虽然高三时女儿学得很苦,现在上的也不算是一流大学,但女儿却依然很快乐、很充实。

  “大家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为什么别人都可以,自己的孩子却不行?”丁女士说,不管怎样,都要让孩子直面困难,想着高考太苦而去留学是逃避的做法,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校长:留学是教育需求多元化的表现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出国?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则认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是教育需求多元化的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和个体对孩子也有了不同的人生规划。

  “不过,随着全民对国外了解越来越多,大家也许会发现,其实国外的大学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冯定应说,他并不反对学生去国外留学,但他认为,在国内读完大学后再去国外求学是比较理想的求学方式。

  冯定应说,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读大学,都没有对与错之说,只要是理性的选择就可以。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国内学得太苦,高考太残酷,所以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冯定应觉得,这种想法并不可取,带着逃避的心态让孩子出国,风险也会很大,出去也有不好的地方,万一孩子到那边也不适应怎么办?还能再往哪里逃?

  “应该是一种主动发展的心态。”冯定应说,要看准国外学校哪里好,哪里适合孩子的发展,最终做出选择。

“空椅子”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胡斌武教授认为,现在国际一体化,空椅子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种现象。

  对于这种趋势,应该以谨慎、淡定应对。如果单纯从经济学上分析,这是我国的很大损失。培养一个大学生要几十万上百万的费用,国内的大学,甚至高中都成为外国大学的预科班,教育资源的损失非常可惜。

  这种空椅子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反省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的文化,学生期望的身心发展。也能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是家长对教育体制的逃避远离,学生课业过重的问题,几十年都没有解决,教育制度很难一下子扭转,但是我觉得近几年已经有实质性的动作,比如高考制度有了渐进性的改革,教育综合体制也有了修补完善。

  新东方雅思项目兼国内项目部主管娄默默也认为,空椅子现象愈演愈烈,表明很多有教育理想的家长对现在的教育体制很失望,从正面的角度来说,可能会倒逼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好在现在很多细节也已经表明我们已重视教育体质的改革问题了。

“空椅子现象”敲响教育“空心化”警钟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多个场合谈到,国内高校生源面临危机时,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意味着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不强,已逐渐被部分考生抛弃。假如国内高校还不反思其中的问题,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走向破产、关门——到2020年,我国18岁到22岁年龄段人口将减少3800万。而高校所需反思的第一条,就是怎样给受教育者更高的教育回报。

  过去,由于文凭还比较值钱,高校对于受教育者的回报,可以是“一纸文凭”,由此可以朝南坐,不关心学生的成长、不关注课程质量,而现在,当文凭在就业市场中失色,大家所关注的就是教育的内涵。这是我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相差最大的地方,国外大学普遍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功能,包括科研,也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可我国内地大学,非但不重视教育,还存在严重的教育行政化和学术行政化问题,这导致教育的“空心化”。这一局面不改变,内地大学当会被更多学生抛弃。

  为“应对”这种局面,教育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这种措施,或可保护内地高校一时,但是,只有真正直面竞争,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正道。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有竞争意识与竞争活力。

  【观点碰撞】

出国留学也是一种投资,须量力而行

  “现在出去的人还是太少,还不够。”浙大求是学院蓝田学园书记、电气工程教授、博导江全元说,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学生进行国际交流的频率太低了。

  从绝对数量上看,我们的学生到国外留学的数量可能比较高,但比例却很小。

  江教授说,浙大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平时他也经常会鼓励学生走出去。国际交流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人口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就应该鼓励更多的人走出去。

  “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高校,但相对于我们的学生数量,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太少。” 江教授说,他曾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过两年,对于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他觉得各有优点。国内的本科基础教育是得到公认的,而国外高校的研究水平可能相对高一些。

  对于有意向出国留学的孩子和家长,江教授有两点建议。一是量力而行。毕竟出国留学会有一笔不菲的花费,出国也是一种投资,付出这么多总会希望有回报,选择之前要考虑好成本和回报。第二点,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国外读书并不容易,文化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的障碍,都是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客观分析孩子的性格、学习情况后,谨慎选择。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