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农村寒门子弟放弃高考。2009年,全国84万应届毕业生退出高考,导致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生总量首次出现下降。2010年946万高考考生中,弃考人数接近100万,除了21.1%的考生选择出国,另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考生,他们多数选择读职校学技术或者直接打工。(8月28日《人民日报》)
更多农村孩子放弃高考,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或者直接打工,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现状。其实,这种选择对农村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相比城市的孩子而言,农村孩子求学路充满艰辛。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陆续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大大地降低了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学习成本。可到了高中阶段,特别是进入大学后,学习成本逐年增加,在大学里学费含生活费每人每年至少要在2万元以上。这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仅靠种庄稼或者打工挣钱,同时要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无疑十分艰难。
在90年代初,能够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当今时代,高学历人才辈出,找工作成为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第一难题。在选择工种上,工资分配上,难以体现一名大学生的优势,有的甚至不如一名普通的技术工,这让大学生感到很彷徨。
就户籍制度来说,农村户籍人口有土地可经营,而且国家对农民有许多优惠政策,比如粮食直补,就算农民在外不能找到工作,也还可以在家务农维持生计。而上大学后,按规定户籍一般要迁到学校,毕业后交由人才交流中心代理,这就意味着从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也因此失去农村的土地。
正因如此,农村孩子才放弃高考。不过,放弃高考并不意味着放弃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事实上,有很多未曾上大学的人在工作中表现的很优秀,具有很强的能力,他们有的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考函授学习来提高自己,有的通过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社会认可。这种有能力的人才,也才是今后社会真正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