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财政部批准北京对纳税人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税

--------------------------------------------------------------------------------
点击次数:2190  发布时间:2011-8-19 8:10:05

 

    在地方财税部门看来,近日备受争议的北京开征教育附加,并非无法可依。

    8月16日,财政部公布批文,同意北京对市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并要求收入列入收支两条线,相关资金需专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发放教职工工资福利、奖金等。

    针对近日人们对于“财政部绕过人大自行开征税”的争议,财税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教育法》早有第五十七条规定,省和自治区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可决定开征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此次北京开征教育附加只是根据财政部之前的要求进行调整。

    为保4%的教育投入承诺?

    广东省财政厅科教文处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关于教育方面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包括1986年《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要求全国统一开征的教育费附加,以及根据《教育法》开征的教育附加两种。

    其中前者是全国性政府性基金,按统一标准征收,2005年时其征收率全国统一修订为“三税”的3%。而教育附加则属于地方性基金,各地此前也并无统一标准。

    据记者统计,此前大部分省市征收标准都在1%-2%之间,如江苏、广西、安徽、山东、新疆、内蒙古等省份此前按照“三税”的1%计收,广东、湖南此前则为1.5%,还有一部分省份如江西、浙江等一直以来征收标准都是2%。此外,北京、上海等一些发达地区此前并没有开征教育附加。

    对此,2010年11月财政部发文《关于统一地方教育附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国统一标准按地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三税)的2%征收。对于上述此前未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和征收标准低于2%的省份,均要求重新在2010年12月31日以前上报方案,由财政部审批统一开征教育附加。

    《通知》发出之后,各省纷纷开征教育附加,除了北京之外,上海和广东也分别在此前1月和3月上调了征收标准。但实际上据记者了解,统一全国标准并没有在上述日期前全部完成。截至今年7月,还有一小部分未达标省市未上报完成相关的调整方案,如宁夏目前仍未开征教育附加。

    显然,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加速向教育经费占GDP4%的标准线全力冲刺中。而此次统一上调标准至2%,无疑成为各地政府为保证4%教育投入承诺兑现的新砝码。

    据统计,此次完成教育附加统一之后,加上此前全国统筹按“三税”的3%征收的教育费附加,相关教育收费的比例规模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三税”的5%。而按照上半年“三税”收入规模23342.85亿元,两项教育政府性基金共能为“向4%冲刺”目标提供1167.14亿元的助力,占上半年GDP的0.5%。

    外来务工子女有失公平?

    在两项基金的使用上,上述财政部门人士表示,此前3%的教育费附加为全国开征的政府性基金,其中一大部分由全国统筹安排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等。

    而此次调整的2%的教育附加则为地方开征,在使用上的可支配度也较大,各地具体情况不一。上海市财政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上述两项基金在使用和投入领域上,并没有进行明显区分。

    广东方面则对两者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区分,表示此前全国统一开征的3%教育费主要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而今年上调的教育附加,则将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公共教育均等化目标,具体包括普及和扩大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保障教改中心任务的完成等。

    而对于目前教育附加地方上较大的自由支配度,业内质疑,许多外地户口纳税人在当地缴纳了教育附加费用,但却没有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公共服务。此前北京刚刚关停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和新开征的教育附加,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汪德华认为,附加税虽然以专项税的名义征收,但是最终的确并不一定能够落到该项目上,因为税收很难做到专款专用,“现在财政应当研究的是怎么分配这笔收上来的教育附加税,比如向在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倾斜,以此来保障公平。”

    对于公平问题,部分地区尝试亦在寻求相对公平的处理办法,广东即表示,对于省内各地征收的教育附加,将按照三七分比例进行省与市县的分成,其中三成收入由省级安排相关的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项目支出,其中一大部分将主要重点对于省内14个欠发达地区进行补助。

    另一方面,广东财政厅也拿另外一部分出来对珠三角的7个发达城市,按照其上年向欠发达的14个地区招收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量,来确定对7个市奖励专项资金,以鼓励欠发达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保证基金使用的公平性。
   

 


—— 信息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