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开始试点 首部性教育教材出炉

--------------------------------------------------------------------------------
点击次数:2209  发布时间:2011-8-17 9:39:56

     本市正在制订《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作为阶段性成果,首部突破传统尺度的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率先出炉,今年9月将在朝阳区定福庄二小投入使用。这是记者昨天从北京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国际论坛上获悉的。

  这本名为《成长的脚步》的性教育试点教材,按小学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三大块内容。第一学段课程包括“我的身体”、“我是从哪里来的”、“可爱的男孩、女孩”、“你会保护自己吗”;第二学段课程包括“青春期身体的变化”、“青春美少女”、“小小男子汉”、“学习与父母交流的技巧”;第三学段课程包括“悦纳自我”、“同学交往”、“预防艾滋病”、“做个健康小网民”。

  与其它学校使用的性教育教材不同的是,这本教材涉及的内容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底线。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就大胆加入了性交概念。原文写道:“人类繁衍后代是靠男、女两性共同完成的……爸爸阴囊里的睾丸可以产生精子,他们的样子像个小蝌蚪,活动能力特别强,像游泳健将,他们都想找到卵子做新娘,形成一个新生命……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每一页教材都有与文字匹配的插图。

  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介绍,性教育在中小学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小学阶段的性教育还面临各种阻力。孩子们由于对自身发育不了解,到了青春期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会把乳房发育当成患上乳腺癌。“这本看上去相当前卫的教材,吸收了国外性教育精华,同时也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未来发展的视角,可以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相关的性教育知识、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导。”据悉,《成长的脚步》经过完善、修改后,有望在全市小学推广。

  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框架已初步形成,涉及的主要内容已开始在全市30所中学和18所小学进行试点。张玫玫表示,相关部门不会要求学校为性健康教育开设专门课程,而会鼓励各学校把性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为保证教学效果,本市中小学还将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知识,树立起正确的性健康教育观念。

  马上就访

  学校:使用教材前将征求家长意见

  “由于这本教材突破了传统尺度,真正使用前我们会先征求家长们的意见,不排除进行一定的修改。”定福庄二小德育主任田孝贤说。

  自2001年起,定福庄二小便开始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此次出版的教材中,有80%的内容已在学生中试讲过。

  老师们发现,很多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感到好奇。然而,由于学校和家庭性健康教育的缺失,孩子们得到的经常是“捡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等敷衍的答案。为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决定在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

  在生活中难以开口的问题摆进了课堂。起初,无论是授课老师还是听课学生都不适应。特别是讲到青春期变化时,老师会尴尬地张不开嘴。学生们呢,则捂着小嘴儿不好意思地“笑场”。

  “一两堂课过后,这种状况就有所改变。”田孝贤介绍:“别看学生不好意思,但他们又很想知道、很愿意听关于身体的秘密。现在,学生们听课后的效果很好,从前弄不懂又不好问的生理问题,慢慢地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了正常概念。”

  目前,学校共印制了1000本新教材,打算在全校27个班中循环使用。为把握教课尺度,该校60多名老师也已参加了全员培训。

  家长:担心得不偿失

  尽管专家认为性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但面对这本前卫的教材,一些家长还是表现出担心。

  一位父亲看过性交内容的插图后明确反对:“对于孩子来说,这不就是黄色漫画吗?太不健康了。”在这位父亲看来,孩子小小年纪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如果他们认为很神奇,进而照着去学、去尝试,岂不是得不偿失?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对此持平和心态。身为母亲的姜女士认为:“美国和日本早就开设了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这种对性观念的正确介绍和引导,是杜绝性危害的有效手段。”
 


—— 信息源自:京报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