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刘青在短短的暑假期间经历了两次分别:一次是告别自己交流工作一年的重庆路第三小学,接下来,她又正式来到尚在筹建中的博文小学工作。与前次交流挂职不同,刘青的工作关系也跟着她彻底离开了已经工作十七个年头的四方实验小学。与刘青一样,今年暑假期间,四方区13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校际交流。四方区此举旨在激发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活力,逐步均衡教师资源配置。
记者从四方区教体局了解到,该区27名具有市级以上教学类称号的骨干教师、74名在同一校任职15年以上的教师进行了校际交流,31名有交流意向的教师通过双向选择实现了工作调动。全区各中小学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换血”。
据了解,本次交流分三个层面实施。一是部分学校优势学科教师的交流,促进教育教学高位均衡发展。二是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15年以上教师的交流。小学教师中,按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15年以上教师总数的20%参加交流,学科不限;初中教师中,安排在本校连续工作15年以上的教师参加交流,每校5人(教职工总数在85人以内的安排4人),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1人,其他岗位2人 (安排4人交流的学校其他岗位安排1人)。以上教师须具有区级及以上教育教学荣誉称号。三是其他教师的交流。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四方区教体局按照既激发教师活力又稳定学校工作的原则进行合理审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四方区政府不断加大对薄弱学校教育投入,但优秀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仍然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鞍山二路小学校长郭圣涛告诉记者,以往,教师中存在着明显的“从一而终”现象——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工作在同一个学校。以鞍山二小为例,在此任教15年以上的教师达到30多位。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2010年这十年间,四方教体局共有600余名教师退休,其中约90%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15年以上。长期在同一个学校工作,难免出现墨守陈规的现象,教师本人也易产生职业的倦怠感。重庆路第三小学校长杭伟说,这次交流可谓一次有氧运动,促进了教育系统自身的血液循环。新老师的加入,必将提高各个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对于本校老师也将产生压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