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1个教育局长12个校长 学生营养午餐喂肥一窝蛀虫

--------------------------------------------------------------------------------
点击次数:2882  发布时间:2011-8-5 9:42:54

 

   “20%!”“不是说好10%吗?”“学生都在你送的菜里吃出虫子了,我压力很大,提到20%!”“好吧……”

  这不是菜场里的讨价还价,这是一个小学的校长在和专门配送学生营养午餐的老板在谈回扣。

  于是,孩子交给学校买饭的钱,最后“营养”了贪婪的校长。

  记者昨天从金华永康检察院反贪局了解到,这样的“蛀虫”校长,一下就抓了12个;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最后发现教育局长也“湿了鞋”。

  泥水工的营养午餐生意

  今年38岁的林震,在2007年之前还是一名泥水工,学校食堂蔬菜配送这门生意,他从没接触过。

  就在2007年9月,林震突然转行,创立了一家名叫英格的蔬菜配送公司,开始做学校食堂蔬菜配送生意。

  一个泥水工敢这么“跨界”,他的底气,来自于一个叫舒华东的男人。

  舒华东是林震老婆的哥哥,当时是永康解放小学校长,在永康,算是一个老资格的校长了。

  这个解放小学让林震做成了第一笔生意吗?

  不是。一方面是解放小学当时的营养午餐原料配送已经包给了其他企业,还有就是舒华东也知道要“避避嫌”。

  不过,他把熟悉的永丰小学校长李飞奔介绍给了林震。

  “是舒华东替我打电话先做了介绍的,然后我就去李校长家拜访。”林震后来交代说,谈了几次,他拿到了这笔生意,“当时说好的,我给李飞奔10%的回扣。”

  接下去,舒华东又把林震介绍给了石柱小学的徐校长……

  2010年事发前为止,林震的客户名单已经是长长的一串。

  “永康当地的所有中小学里,林震靠着关系和‘回扣提成’,占走了将近1/4的学生午餐原料配送市场份额。”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其中,有12个校长接受了林震的贿赂。

  林震自然赚得更多,短短时间里,这个原来的水泥工就买了一套上百万的住房,还开上了宝马车。

  校长们的胃口越来越大

  蔬菜配送的生意越做越大,林震开始不满足于此了,他知道,学校是个金矿,还可以挖得更深。

  后来,林震把生意拓展到了学校的年货采购、礼品采购、以及校内建造工程等业务上。照样是回扣开路,一路通畅。

  林震渐渐发现,校长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李飞奔当初眼馋那10%的菜款回扣,一口答应了林震的合作要求。吃了一段时间,永丰小学食堂出了一个事情,有学生从菜里面吃出了虫子,还有十几名学生吃完后肚子痛。

  李飞奔抓住个“机会”,把林震叫了过来,“你的菜质量很有问题啊,以后要注意一点啊。”

  说了几句,李飞奔忍不住直奔主题,“10%的回扣太少了,以后就20%吧……”

  除了这个会找“机会”的李校长,还有会找“借口”的施校长。每次,当这位施校长说“炒股又亏掉了”时,不久之后总有一叠叠钞票会摆在他的面前。

  窝案被查,12名校长落马

  校长的腰包鼓了,学生餐盘里的菜,却越来越差。

  从去年3月开始,不满情绪开始在家长中蔓延,“学校伙食,价格一路走高,可质量却越来越差。”

  最终,举报线索也送到了永康市检察院反贪局。

  详细调查之后,在一家农贸市场里,干警们带走了正在谈采购的林震。很快,他交代了实情,最终成了揭开包括当地教育局原局长、12名中小学原校长在内,教育系统15人腐败窝案串案的突破口,所有的案件,涉案总金额有400余万元。

  目前,已有11个校长分别获刑,最重的被判了12年零6个月。原教育局局长涉案,也在进一步侦办中。

  经历了这场震动的永康教育系统,在清理出这些“蛀虫”后,也开始织网弥补。永康市检察院针对人事任免、财务管理、物品采购等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逐一提出了对策建议,当地教育管理部门一一采纳。

  去年年底,永康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管理的意见》,小金库、借读赞助费管理,学校食堂、工程统一招投标,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比……一系列制度开始施行。

    校长忏悔:不该信奉“水至清则无鱼”

    44岁的舒华东,是这个窝案中的“桥梁”式人物,林震和其他校长认识,很多都是通过他这个大舅哥。

  在接受调查中,舒华东写出了一份自白,我们截取其中一部分,看看他的忏悔。

  一直以来,我信奉的是“水至清则无鱼”的处世原则。

  我看来,真正的清官是不存在的,干净干事是不可能的。

  工作要认真做,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利益也要拿,这样才对得起自己;权力既要为工作服务,更要为自己的发展服务。

  换句话说,“工作要做得了,关系要搞得好,利益要拿得来”,这样才是真正的能人,才是真正有本事。

  另外,社会上的一些潜规则也在我脑海里根深蒂固,生意给人家老板做,老板赚取了大钱,我从老板那里拿点回扣回来,是不拿白不拿的,拿些人家的好处也是心安理得,天经地义的。

  外在的环境和自己的朋友圈子也对我自己的这种处世原则和做人理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身边的朋友都怂恿、鼓励我去送钱,去跑关系,对我都是表扬,奉承。

  走到今天这一步,正是我“与其让人可怜,不如让人嫉妒;与其让人遗忘,不如让人争议”的做人理念导致的。

  从朋友、前辈那里学来的只是表面的成功之“术”,却遗忘丢弃了正统价值观、是非观这个“道”,只注重为达目的如何去操作,却恰恰忘记了事情本身的对错。

 

 


—— 信息源自: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