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保障

--------------------------------------------------------------------------------
点击次数:2486  发布时间:2011-8-4 8:35:40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有效推进了学前教育发展,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还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方式,确保考上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会“因贫辍学”也就是说,从接受学前教育,一直到上大学,成都市民子女都有保障。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努力让市民子女"走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图片故事

  “宏志班”

  让贫困孩子的命运因此改变

  今年从成飞中学“宏志班”毕业的黄佳伟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他高兴极了!在政府的资助下,黄佳伟不仅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还如愿考入了淮海工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我市各区(市)县从2007年起,分别在一所省级或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举办一个“宏志班”,由政府全额资助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据了解,从2007年以来,我市已招收5届“宏志班”约5000名学生(含今年秋季学期即将入学的新生),已毕业的两届近2000名毕业生,基本上都考入了大学。

  黄佳伟是2008年考入成飞中学的成飞中学是我市一所老牌“省重点”,也是青羊区指定举办“宏志班”的学校。黄佳伟介绍,在他很小时父母就离婚了,自己跟着父亲与奶奶一起生活,而全家的生活仅靠父亲不高的收入。初中毕业时,黄佳伟是奔着“宏志班”报考成飞中学的,“因为进了"宏志班"不仅不需要交学费,还有生活补助,可以帮助家里面减轻不少的负担!”

  黄佳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高中期间曾经多次获得学校的“三好学生”和“五类标兵”的称号!他也是一个文体活动积极分子,高一时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并且和团友们一起在青羊区学生艺术节当中取得了不错的名次。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广播站播音员选拔,并且从多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播音员。在成都市艺术人才选拔赛上,黄佳伟也获得了语言表演类的三等奖。在学科竞赛方面,他还获得过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的三等奖。

  黄佳伟的高中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高一时,由于贪玩,他的成绩曾一落千丈,甚至退步到了全年级的120多名。高三期间,曾经有一段是黄佳伟自称“很颓废”的时间,“幸亏邓老师及时发现了我的不良状态,找我谈了很久!”和邓老师谈话以后,黄佳伟勤奋了,并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黄佳伟特别感谢“宏志班”。他说,正是“宏志班”给了自己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也才有了自己上大学的机会。黄佳伟表示,自己在高中期间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现在上大学了,我会怀着一颗回报社会的心来走完我的大学四年!将来走向社会以后,我定将努力工作!回报社会!将爱心传递下去!” 他说,到了淮海工学院后,自己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很喜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我相信我在大学里面一定可以把这个专业学好!”

  成果综述

  教育资助“满覆盖”

  这个故事的圆满结局,依赖于成都建立的城乡全覆盖教育资助。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构建成都市教育资助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帮寒门学子入学,助贫困家庭脱贫”为目标的“帮困助学”工作在我市全面深入推开。随着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教育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以建立、健全我市教育资助长效机制为重点,以切实保障全体学生享有均等教育机会为核心,逐步形成了一个从城市到乡村、从低保家庭到低保边缘困难群众、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日趋完善的教育资助体系;在全国率先将教育资助范围延伸至学前教育阶段,率先将城乡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问题纳入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率先实现了对低保家庭子女的“主动资助”。全市教育资助工作呈现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烈士或一级伤残军人且生活困难家庭学生;孤儿(含在民政福利机构寄养的孤儿);因疾病、意外灾难等原因导致影响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子女正常学业的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均是资助对象,并在各个教育阶段都有资助体系。

  优质教育“满覆盖”

  近年来,成都建立起了“交流互动”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统筹推进了优质教育全域成都“满覆盖”。

  首先是推进名校城乡共享。成都促进名校进新区、进园区、进山区,促进新区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和灾后教育重建,提升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目前,市和18个区(市)县共组建名校教育集团135个,龙头学校134个,龙头教研机构1个。其中,紧凑型和松散型的集团78个,成员学校197所,实现集团内干部交流467人,教师交流1898人。逐步建立和完善集团发展的干部教师流动机制、激励导向机制、编制补充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和成员学校退出机制。

  其次是建立城乡互动联盟。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城乡区域教育“互动发展联盟”,整体推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跨区域流动共享。五个中心城区、高新区与三圈层的8个区(市)县和青白江区签订了互动交流协议,在城乡教育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此基础上,还开展城乡百校结对。结对学校共同制订结对计划,采取“一对一”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辐射优质教育。在城乡互动发展联盟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统筹遴选出130所较好的学校与169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中心城区的名校与郊区边缘学校全部结对。城乡互动发展联盟、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实现城乡教师跨区域交流330人(从城区到农村184人,从农村到城区146人)。区(市)县县域内实现城乡学校干部交流511人,教师交流1788人。

  与此同时,城乡师徒牵手。在全市组织和选拔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包括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与农村教师和一般教师结成师徒,采取师徒“一对一”、一师多徒、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全市组织7175名名师和骨干教师与8819名农村教师、青年教师结为师徒。

  五是教育网络全域覆盖。推进“教育信息网络满覆盖、教育教学资源满覆盖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资源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和建设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目标,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搭建基础平台。到2010年底,全市中小学生机比达到14∶1,师机比2∶1,多媒体系统到班达到4∶1,校园网已覆盖全市80%的普通中小学(中心城区已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信息化终端设备的普及,成都教育网站教学资源存储有效总量已达4.8TB,建成先进的全光纤成都教育专网,全市所有学校(单位)全面接入教育城域专网。

  数字点击

  1.68亿元

  经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1.68亿元,累计资助城乡低保及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学生19.4万人次,人均资助额867元。通过这些资助措施,我市为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子女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实现“学有所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面实现了“应帮尽帮,应助尽助”的目标,全市未发现学生因灾辍学、因贫辍学的情况。

  223个

  在加强对教育资助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加快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和惠普性,多种形式扩大资源供给,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2010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学前教育。到2011年底,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完成全市223个农村乡镇(街道)公益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并纳入了2011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目前,已完工项目99个、正在主体施工的16个、基础施工的17个、进入工程勘察及设计的47个、进入规划方案审批的25个、进入立项的19个。市教育局将积极协调和督促各区(市)县科学、有效组织项目的实施,狠抓开工率,落实完工率,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农村乡镇公益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项目,以圆满完成2011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 信息源自: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