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勃利县大力推行教师交流制度促义务教育发展

--------------------------------------------------------------------------------
点击次数:3065  发布时间:2011-7-29 12:20:36

 

  勃利县城依傍在起伏蜿蜒的完达山旁,碾子河水在她脚下欢快地流淌。县域总面积2575平方公里,32万人口,有初中小学59所,其中农村49所,教师2207人。经过近些年网点调并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县每个乡镇只保留了1所初中和1所中心小学,县镇内有3所初中、6所完全小学和1所一贯制学校。

  虽然调整后3所初中办学规模基本相当,分布也很合理,但勃利县的“择校热、择班热”问题仍然很严重。70%左右的小学毕业生都报考县第二中学,另外两所中学只有剩余的30%左右的学生报考。

  如此“择校”其实就是老百姓在“择师”,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是问题的关键。为破解这一难题,几年来,勃利县以探索实行教师交流制度为突破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机制保障——确保教师交流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勃利县建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全力推进县域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制定推进制度。县政府2010年8月制发了《勃利县教师交流工作五年行动计划》,决定从2010年秋开始用三年时间将镇内初中教师进行全员交流。由县教育局统一调配,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打破工作单位终身制,教师交流工作实现常态化。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县政府每年出资300万元作为教育基金,颁发了《勃利县教育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政府1号令),将参与交流的教师列入奖励对象,对业绩突出的260名教师分别给予了3000-10000元奖励,极大调动了教师参与交流的积极性。

  试点先行——分步推进教师交流工作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交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高中教师15名充实到薄弱初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30人充实到乡镇小学任教,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另一种是对镇内新初一任课教师按考核结果分学科进行均衡调配,由校长现场抽签选定教师,教育部门现场派发工作调令,77名教师在三个工作日内全部到新单位报到。第一轮试点工作圆满结束,一下子稳定了生源,校际规模基本均衡,教师无一人上访,受到家长和社会好评。

  第二阶段,推广阶段(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试点基础上,推行“大学区”交流,将全县10个乡镇按就近原则划分出五大学区,分别进行校长、教师交流,促进学区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

  第三阶段,普及阶段(2014年9月开始)。在前期交流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城乡教师交流。县镇内学校同乡镇学校进行双向交流,小学按一个学制、初中按两个学制的原则进行交流,每年交流面不少于15%,促进城乡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周密部署——探索教师交流工作方法

  一是选定初一任课教师。在小升初毕业生分配之前,镇内3所初中先确定好新初一各学科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并上报到县教育局备案。同时,将初二、初三各学科任课教师名单一并上报,以防止在教师交流过程中学校进行私自调换。

  二是组成评审团进行评审。我们召开了校长专题会议,公布了《勃利县教师岗位交流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评审团名单。评审团由各校学生家长代表、学校校长、进修学校教研员、教育局领导班子组成,评审团的主要任务是将3所初中新初一任课教师按学科分别进行排序,排序的依据为学校年度考核分、业务能力水平和社会知名度等项内容,分别由家长代表、学校校长、教研员和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给每位任课教师打分,最后排出名次。

  三是进行均衡调配。主要办法就是将排好名次的各学科教师以学科为单位用“龙摆尾”的方式分成三部分,使每个学科的教师在综合素质上保持基本均衡。

  四是进行现场抽签分配教师。2010年8月勃利县首次进行了教师岗位交流工作。召开了勃利县教师岗交流工作专题会议,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亲自到会,教育局全体人员,3所初中的校长和所有新初一任课教师参加了会议。我们现场公布了教师排序名单和调配情况,然后由3所学校的校长现场对各学科分别进行抽签选定教师,选定一科公布一科名单,在确认教师和校长无任何异义的情况下,由教育局人事股现场派发教师工作调令,并要求教师在三个工作日内到新工作单位报到,无特殊原因不报到者将被调至农村中学任教。

  抓住关键——破解教师交流工作难题

  县政府将教师交流工作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大宣传力度,使小升初的学生和家长都了解、支持此项计划,保证了这项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进一步实施教师交流制度,充分调动教师交流的积极性,制定了“四优先”政策,即待遇优先、评优优先、培训优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优先。凡是进行岗位交流的校长、教师,在交流期间原聘用合同不变,享受与接收学校的教师同等待遇;在推荐国家、省、市、县级先进时,优先考虑交流校长、教师;优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在职称评审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随着交流工作的深入,还将进一步解决交流校长、教师交通和周转房等问题。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检验,教师交流制度在促进县镇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镇内3所初中的初一新生基本均衡,县第四中学由原来的140人增至307人,县第一中学由原来的280人增至392人,县第二中学由原来的700人降至445人,“择班择校”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交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所有教师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业务的风气悄然兴起,真正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 信息源自:教育部网站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